“此話若是別人說起來,我自是需要再三掂量才回答。由蕭公子說出來,我知你是好意,想做事情,流言是擋不住的,我們能控制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它向好的方向發展。已經做的事,就不要給它加上負擔,而要給他插上翅膀!”

“先生所言,甚是有理。”

……

從錦川出院出來。

唐小本兒問蕭七發:“被打擊了,票號的事情還打算做嗎?”

“票號自然是要做的,哪怕只是為我自家服務。這是一個好生意,只是有一定的風險,需要一定的時間。若能做成,商人利用自己的信用而不是現銀,走遍天下做生意就成了一種可能,到時,就可以做成天下從來沒有過的大生意。”

唐小本說:“你是說做成的情況下,若是不成呢?其實,六爺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蕭七發閉上眼睛:“知則必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真知則必行,不行終非真知;知不限於思想,行不限於行動,知行同是心的兩個方面,即知即行。”

唐小本很老實:“我聽不太懂這一番話。”

蕭七發說:“剛這段話,說的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說的核心內容重點在於強調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你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年紀輕輕的腦子不走正路,人也不走正路!”

“什麼是正路?”

“自然是平坦易行的康莊大道!”

“如果這麼說,你倒是說對了!”

“看看,看看,你自己都說我說對了吧?”

“不過,如果你六十年後這麼說,我還理解,現在的你,老氣橫秋地說出來,就不太合時宜!”

“你不就是說我沒有進取心嗎。剛剛六爺也說了,你有很多的選擇,為什麼一定要去做這麼困難的事情?”

“一個人,不要聽他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

“這又是什麼意思?”

“你看六爺做了什麼,就知道,他說的,並非他所想的。”

“好像確實是啊,以他的學識和能力,做這個書院,實在也是選了個看起來更困難的辦法!”

……

幾天後,汴安城的二皇子府,二皇子收到一封來自錦城的密信。二皇子把信開啟,只有寥寥數字“此人若不能收為己用,必先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