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惜月歸家(第1/2頁)
章節報錯
票號用的銀票和匯票用的紙,蕭七發選好了。
經過反覆的對照比較,蕭七發最後選擇了楮皮紙。原因是這種紙本來就少,而且製作的工藝複雜,十幾道工序下來,生產的紙韌性好、耐儲存,就算是放到水裡,這紙也不皺不破。
這紙汴安沒有賣的,他跑了很多地方,才發現的,這種紙又貴,生產出來,沒有人願意買。寫字畫畫,大家都用宣紙,這紙質量再好,也只是小眾,但是卻最是適合。
同樣的,蕭七發把這些紙都包了下來,店家終於把這紙脫了手,為了表示感謝,把紙張的產地也告訴了蕭七發。今後,蕭七發可以直接去進貨了。
還有票據上的密文。
其實,蕭七發開始的時候,想過要用同一本書籍,來做密碼本。但是一來,用書籍太過明顯,你每次核對,都拿這本書出來,別人自然留意。
經過反覆琢磨,蕭七發選了一首詩,一首談論金錢的詩——《題長安壁主人》。這個詩就算直接掛出來,別人也只以為會是一首詩而已。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看起來簡單,但這首詩對應的明文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春。
杏桃槐榴荷巧桂,菊吉雪冰月日兩。
前面十三個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接下來是十二個月的簡稱“春杏桃槐榴荷巧桂菊吉雪冰”,共十二個字,“月日”兩字,再加上個銀兩的兩,總共二十八個字。
使用的時候,除了正文用顯字,再在背面用密文寫下來,兩相對照,如果不知道密文,這票據模仿得再像也是沒有用的。
解決了這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剩下的諸如圖案的設計,防偽圖案等等就可以慢慢來了。
……
就在蕭七發各方面都有建樹,忙得不可開交之際。四皇子那邊傳來訊息,惜月的大哥李修遠,回到汴安城了。
蕭七發很快見到了李修遠。
那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但發配邊關的日子,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留下了明顯的烙印。他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眼神和眼角都帶著一絲風霜。面板粗糙,手上生著老繭,哪裡還有半分官宦子弟的樣子。
好在幾年漂泊歲月,並沒有磨去他的樂觀。
李修遠親自登門,到蕭府拜謝蕭老爺一家對惜月的解救及照顧之恩。兄妹兩個見了,抱頭痛哭。惜月見往日裡俊秀儒雅的兄長,變成了這般模樣,很是傷心。李修遠則為妹妹能夠遇到如此善良的一家,得到善待而感到慶幸和開心。只是想到李府現在就只剩下兄妹二人,還僥倖活在世間,心中又不免悲痛。
皇上已經把原來的李府府邸,歸還給李修遠。在此之前,四皇子已經安排人把李府收拾停當,又派了些下人過去,惜月也就要返回李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