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些冗長的電視臺綜藝選秀節目不同,林誠的《華語好聲音》第一季,只准備了短短的8集內容,參加的選手人數也非常少,只有60位選手。

《控衛在此》

除了最後一場總決賽,擺在了天海的梅奔中心,砸下了大筆的經費之外,之前的7集節目,可以說是寒酸的有點可憐了。

不過,《華語好聲音》的成績卻是斐然驚人,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在B站的正版播放量,就超過了5億,集均播放量破6000萬。

雖然在成本和收益上,仍然處於虧本狀態,可是卻把B站的累積註冊使用者,提升到了8000萬的規模,月活躍賬號高達1700萬,日活躍賬號高達600萬。

看似資料不高,和老牌的幾家影片巨頭,差了一大截,和QQ這種大殺器更是差了一個維度。

就連新興的微博和站的流量資料。

可是,勝在增長速度驚人,而且使用者粘性極高,一般1億註冊使用者的網站,能有1000萬月活賬號就算不錯了,而B站的比例卻接近4比1,粘性極高。

直播區的出現,正版動畫的引進,原創影片的激勵計劃,全網獨播的《赤婚時代》和《步步宮心》,獨家自制的選秀綜藝節目《華語好聲音》。

林誠的每一個動作,都讓B站的成長速度大幅提升,如一頭年幼的巨獸,在迅速壯大,逐漸進入到了影片網站的競爭舞臺上。

而最近剛剛播出的《天之痕》,又是一波王炸熱劇。

在網路上,已經有專業的分析機構給出估計,說是B站的註冊使用者將在2011年的年底前,突破一億大關,同時月活躍使用者將超過2000萬。

獨角獸!

這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了。

獨角獸企業,是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

而此時的B站,成立時間不過是區區的兩年半,在阿巴集團和騰達集團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同時分別注資4億美元,各自獲得B站10%的股份之後,B站的市場估值已經高達40億美元。

林誠手上持有的B站股份,雖然被稀釋到了20%,價值卻反而提升到了8億美元。

僅僅一家公司的股份,就價值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億。

一瞬間,“林誠”這個名字,再度登上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成為了風光無限的風雲人物。

而他個人獨資的瀚文集團,也完成了整合,將總部搬遷到了臨州的悅達城。

整棟辦公樓,16層,1萬6000平方米的面積,全都屬於林誠私人所有,剛好成為了瀚文集團的辦公樓。

以旗下的起星中文網、景江女生網兩大文學網站為IP源頭,珠峰聽書、星空漫畫、華博出版、世紀陽光影視,進行各種IP研發,同時以星誠傳媒,培養自家的藝人。

就連主要的播放平臺B站,林誠都是大股東,掌握董事會的絕對話語權和經營權,和瀚文集團一併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文娛生態系統。

網路的電子訂閱,再進行實體書出版,聽書改編,漫畫改編,影視製作,影視還能放在B站上播放,培養自家藝人。

同時這些IP之間,又能互相帶動。

比如聽書的改編,會帶動原著的訂閱增長,漫畫和影視同樣如此,這是一種互相的聯動效果。

原著自帶粉絲,改編後的作品有天然的粉絲基礎,而成功改編後,又擴大了原著的影響力,注入了一批新的讀者進來。

成立僅僅一個月的瀚文集團,市場上已經給出了50億人民幣的估值,更是有十幾家投資機構,展現出了強烈的投資意願。

相比於林誠18億的收購價,翻到了將近三倍。

當然,這其中主要是增加了珠峰聽書、世紀陽光和星誠傳媒,三家公司的整合,使得瀚文集團的資產大幅提升,更是形成了文娛產業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