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左吳一行已經在深空中航行很久,造訪過了許多星系。每到一個地方,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這些星系中央恆星的特徵圖譜。

每顆恆星都有獨特的質量、溫度、內容構成,等等等等。這些東西疊加在一起,便是恆星專有的指紋。

得益於昔日星海聯盟的工作,銀河中的恆星數量雖超過了四千億顆,卻每顆的特徵圖譜都有被觀測和記錄。甚至這四千多億條基礎資訊,還免費掛在了星海聯盟的官網上。只要有心,盡能下載。

這行為當然惹來了相當的非議,有些文明認為這是聯盟在侵犯它們的主權,相當於把自己家鄉的部分地理資訊暴露無遺。

但星海聯盟還是頂住了壓力,認為這是一個有利於全體生靈的公益事業。

直到圓環播撒黑暗的那瞬間來臨時,恆星的基礎資料仍掛在網站上,每天遭遇的駭客攻擊不計其數,每次攻擊都有人妄圖篡改其中資料。

但得益於聯盟的維護,銀河的面貌雖然還遮了一層薄紗,卻至少能讓兆億生靈瞭解和瞻仰。

起初,左吳還覺得聯盟這個做法有些不智。誰也不能保證在日後的某天,會不會有隻要輸入一些基礎資料,就能直接摧毀某顆特定恆星的武器出現。

到時候這公益事業將不再是公益,而是後人無不咒罵和痛恨的短視之舉。

左吳當然沒想到,自己還是想岔了不少。那種定點滅殺恆星的武器沒出現,就有人用上無差別摧毀銀河空間的手段了。

至於那份免費地圖,好訊息是再也不會有駭客不厭其煩的攻擊承載它的網站了。

壞訊息是那網站本身也不復存在,只有存在倖存者的計算機裡的備份,恍惚間宣示著那個黃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如今的左吳一行,也是這份免費地圖的受益者之一。

圓環摧毀了銀河的大部分,被其黑暗覆蓋的星系在物理意義上已經無法觀測。

原本,內部失去了這麼多星系,沒了這些星系相互間的萬有引力的拉扯和支撐,銀河應該像個內部被蛀空了的麵包一樣,要麼就是四散而開變成紛紛的麵包屑,要麼就是發生收縮,最終變成質密的一小坨。

無論最後是哪個結果,對銀河最後的倖存者來說都將是滅頂之災。

可事實上,根據左吳一行所造訪過的星系,分析出那些恆星的身份後,再與聯盟釋出的免費地圖相對比,得出的結論有些弔詭——

就是星系間的相對位置,其實並沒有發生絲毫的變化。然後根據測算,星系的運動軌跡也尚且處在合理範圍之內。

這是毫無疑問的異常現象,也是科研團隊在狂歡下鑽研的最多的問題之一。

要麼,是引力這能貫穿所有維度的力,還在以某種世人尚且不知的形式,穿透了黑暗,以那些消失的星系為支點影響著世界;要麼,就是圓環的黑暗替代了那些星系,撐起了銀河的空殼。

兩派說法各有各的支持者,他們一天在吵吵嚷嚷什麼,左吳也壓根聽不懂。

左吳知道自己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就是當下,星海聯盟釋出的免費星圖還能用。

透過它,還有自己之前走過的那些星系,自己至少知道那宇宙碎片,有小灰的下層分身作為國民,還在圓環滅世前源源不斷有生靈併入的新帝聯本土疆域,離自己究竟還有多遠。

——根據分析,其實不遠也不近,就幾千光年而已。只要能找到正確的超空間航道,迴歸只需要花費月餘。

而左吳相信正確的航路肯定存在,因為在之前證明了,燎原的艦隊一直隔著幾個星系,一直在跟蹤和監視自己。

燎原和帝聯自古以來都是鄰居,宇宙碎片所替換的也是原先舊帝聯的領土,燎原人能到這裡,就說明自己也有機會循著他們來時的路回去。

可惜。

對於現在,自己身邊數萬人中的絕大部分而言,新帝聯的本土都不是他們的家鄉。他們更渴望建功立業,更渴望戰爭。

熱烈與肅殺下,新帝聯的大傢伙們,之前在閒適之下,由一個個店鋪,一個個興趣小組,還有一張張飯卡編織出的和煦,此時成了“團結”最好的孵化劑。

團結又在培育鐵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