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臨到開席的時候,直接爆炒一下,就可以上菜了。

所有的備菜都忙完,付宇先檢查了一下雞肉的燉制情況。

榛蘑需要小火慢燉,才能將那種獨特的醇香味道徹底的融入進雞肉裡。

將雞肉上下翻面後,繼續燉制,付宇轉身將燒好的鯉魚進行裝盤。

參加白事宴席的賓客已經陸續過來了。

親屬忍著悲痛,熱情的招呼著所有前來吃席的親朋好友。

酒水先上桌,隨後是熱菜入席。

白事和其他的宴席不一樣,上菜講究“倒拉牛”,順序是先上熱菜,最後上冷盤。

付宇這邊的紅燒魚和簫何愁的燉肘子,率先被端上飯桌。

這三十條大魚盛出來,再羅疊到托盤上,因為不是專業的餐飲人員,上菜只能一盤一盤的端。

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多趟兒,付宇這邊盛的速度快了,就得自己端著,根本沒地方擺盤子。

等魚上完,付宇先做的茄汁蝦。

他這邊除了燉雞剩下的都是快菜了。

簫何愁那邊滷肉一好,頓時陸續有三道菜上桌。

烹飪的菜品倒是都不復雜,難的是要迅速上菜,自己一刻不停的掌勺,身邊還有人不斷的吆喝催上菜。

其實大宗宴席的烹飪,就是在重複的做著同樣的事情!

不斷的備菜,烹飪,裝盤,上菜。

不停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調整上菜的順序,裝盤量的多少。

這就是所謂的臨場發揮,考驗的就是廚師隨機應變的能力。

因為大宗宴席廚師和客人都在同一個地方,彼此抬頭就能互相看見,所以顧客在用餐時的一些反饋,也會第一時間被廚師察覺。

最直觀的就是催上菜。

哪一桌客人到齊了,吃飯速度快,沒用多久桌子上就一片狼籍了,而這時候其實還有菜沒有上桌,就需要廚師這邊儘快烹飪,不能讓顧客守著空桌乾巴巴等待。

每一道菜之間的烹飪銜接,對於廚師來說,十分重要。

而付宇對於烹飪時間的把握是完美的,再加上他對菜餚烹飪操作的掌握也是完美的。

透過上菜的情況,他就可以判斷出烹飪下一道菜最好的時間是多久!

他的眼前,每一種食材的最佳烹飪方法,付宇都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模擬圖,在操作時,甚至可以細化到每一個步驟。

茄汁蝦上桌後,付宇迅速烹飪開邊蟬蛹,這邊菜剛端走,又直接做了尖椒幹豆腐。

四北這邊的幹豆腐都是農家自磨的,沒有北安那邊的薄,但吃起來卻非常筋道,還有著特別醇厚的豆香味。

與尖辣椒快火爆炒,用澱粉勾芡。綠黃相間,香辣適宜。

做這道菜,付宇取了個巧,直接盛了簫何愁燉肘子的肉湯。

用肉湯這麼一燜,做出來的幹豆腐滋味才濃香。

這是在四北當地烹飪,換成是北安那邊就不行了,得用清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