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麵粉中澱粉含量多,蒸制的時候,麵條菜肯定會粘在一起。

所以千里馬後廚這邊,在做這道菜時,都會在麵條菜清洗乾淨之後,再進行晾乾,一點水分也不留。

然後用小米麵、玉米麵和一點麵粉拌勻,灑在麵條菜上。蒸鍋開鍋後,把麵條菜放進去,再次開鍋就行了。

做起來不難,但是這麵條菜晾乾再蒸制的一步操作,看似簡單,卻是董老爺子當年自己摸索研究出來的!

在別的店,就是吃不到這樣清爽的口感。

這道菜雖然有特色,卻不能當著外人的面前展示,尤其是像謝璟這樣的老師傅,那肯定會被一眼看去了秘方。

廚藝這東西,向來重視秘方,講究傳內不傳外。

於是,付宇斟酌再三,最後才選定了麵條菜炒蟶子。

操作簡單,也能多少展示一下自己的烹飪手法。

至於其他

見仁見智,全憑個人領悟吧!

麵條菜極容易掛沙,所以在清洗時需要非常仔細,一定要洗乾淨。

付宇伸手分攤兒攆過,確定很乾淨,這才開始燙菜。

水開之後,放下麵條菜焯水,再撈出放涼,稍微攥一下水。

攥水這一步,非常考驗廚師的烹飪經驗和手法。

因為水留多了,會影響烹飪的口感,水留少了,又容易在炒制時過分吸油,失去了原本的鮮嫩滋味。

不過,這一步操作對於付宇來說,只是手到擒來的小事兒。

隨著他的廚藝日漸提升,烹飪時,出現在眼前的綠線已經越來越少了。

付宇這一步攥水的操作一次成功,他手上動作不停,轉頭將洗淨的蟶子撈出來放入另置的鍋中,加水煮制,嘴上卻揚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烹飪在很多時候,都會讓他特別有成就感,就比如此刻。

付宇心情愉悅的趁著煮水的功夫,轉頭抓了一把薑絲,又將香菜碎補切了一下。

在刀工方面,他的操作既標準又迅速,整個動作完成起來,帶著一分帥氣,顯得利落無比。

謝璟看後,點點頭。

他自己掌勺幾十年,對於廚藝烹飪頗有心德,於基本功上更是練的相當紮實。

一看付宇下刀的架勢,就知道切功相當不錯。

這可不是光靠天賦就能練出來的技能,全靠著後天勤加練習。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

這話用在廚藝磨礪上,最為恰當不過。

眼瞧著鍋裡水熱的差不多了,付宇騰鍋燒熱,下薑絲炒香。

這時候,再將張金玉撈出控好水的蟶子下入鍋裡,進行翻炒。

付宇在顛勺時,刻意露了一手。

其實平時他在做顛勺的時候,為了省事兒,都是直接翻勺,再出勺,至於晃勺,因為對於火候的掌握非常精準,所以往往直接忽略了。

但是今天,付宇將顛勺的一整套手法全部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