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才能保證皮餡兒都熟的剛剛好。

可是,就在燒賣蒸制熟了之後,李海威一個個撿出來做擺盤時,驚訝的發現,燒賣皮的底部竟然露餡了.

這是之前擺放燒賣時,水灑的少了?

燒賣在蒸制時,向來是蒸鍋中放入半鍋水,水開上汽後,將蒸籠底部抹一層油,放入包好的燒麥,蓋上蓋子進行蒸制。

而在蒸制燒賣進行擺放上屜的時候,一定要稍微灑點水,這是因為之前放的麵粉太多了,防止做出來的燒麥太乾;蒸燒麥期間,不要掀開蒸籠,必須一鼓作氣蒸制完成。

明明所有的細節操作,他一項沒有落下,做的非常精準仔細,可是蒸製出來的燒賣怎麼就會露底了呢?

正宗的燒賣,用的餡料兒其實是羊肉生薑大蔥,味道也比較純正。

羊肉不易熟,蒸制的時間要稍長一些,而且在麵皮方面要把握好厚度,吃著既柔軟,又要不失韌勁兒。

這一步的操作,全靠廚師在面案方面的手感去把控。

應該是之前在撒水量的掌控出了問題,水多了,麵皮太溼,就容易黏連。

又或者是麵皮擀的有點薄了,他之前想著魚肉比羊肉易熟,皮薄些更好。

卻沒有考慮到蒸制時,麵皮破損的問題。

這一下子,李海威恍然大悟了!

不過,光是想明白了,也沒什麼用,畢竟他拿捏不準這燒賣皮換了餡兒料到底該如何掌控。

現在顧客已經進店用餐了,他這邊蒸制失敗一鍋,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如果再嘗試一次,他也不敢確保就能做的很成功。

普通的燒賣烹飪不難,可是這種鮁魚餡兒的,而且麵皮未經過嘗試,首次操作又失敗的,壓力是真的很大啊!

像燒賣這一類的麵食,餡料鮮美是一方面,麵皮的口感同樣很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

想到這裡,李海威有些犯難。

他師傅不在,就算打電話聯絡也幫不上什麼忙,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而且面案操作不像其他,光靠口頭指導沒用,必須親自觀摩,或者反覆操作摸索才行。

除了師傅,還有誰的面案做的比較好?

想到這裡,李海威腦海裡出現一個人影.

付宇!

沒錯!

當初他可是親眼看見付宇在他師傅面前露了一手面案的絕活,就因為那一次的觀摩,他師傅開口閉口的唸叨了好久,直說付宇在面案的手感方面非常的精準!

想到這裡,李海威轉頭看了眼身旁的小工:“你去紅案那邊,把付廚請過來,就說我這邊有事情找他幫忙。”

小工頓時愣住了:“付廚?不是找趙廚或者谷廚嗎?”

付宇檢查完小菜的醃製情況,和張家新兩個人結伴離開儲藏室。

兩人剛走到付宇的廚臺前,不等張家新回去自己的位置,忽然一個小工急急忙忙跑了進來。

“付廚,白案那邊遇到了問題,李廚請你過去幫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