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泥鰍鑽豆腐(第2/3頁)
章節報錯
付宇將泥鰍和豆腐放入鍋中,加入冷水小火慢煮,並加入少許食鹽,蔥花,味精等佐料後,蓋上蓋子,慢慢等待。
原以為它們熱了就會奮不顧身的鑽進豆腐裡,然而.完全沒有泥鰍鑽進去!!!
第二次嘗試的時候,付宇這次先在豆腐上用筷子穿眼兒,人工造窩後重新開始點火。
第二次先將泥鰍放入,稍微加熱,等泥鰍感覺大汗淋漓不斷掙扎的時候,再把稍微冰過的豆腐放入鍋中。
結果
事實證明泥鰍都是沒有腦子的!
這麼明顯的坑都不往裡跳。
只有一個進去了,可能還是不小心卡住的.
第三次嘗試,付宇已經喪心病狂到手動把小泥鰍們種進豆腐裡,感覺這一次一定萬無一失,畢竟鑽已經鑽了,剩下的就剩煮熟就可以了,然而.還是變成了泥鰍燉豆腐。
不過,雖然連續烹飪失敗,付宇卻感覺這道菜還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不過需要質地特別嫩的豆腐,像豆腐腦一樣,可以讓泥鰍一碰就會扎進去才行,正常豆腐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於是豆腐換了一塊兒,又一塊兒。
付宇當時會執著於想方設法的讓泥鰍去鑽豆腐,則是出於他對這道菜擺盤造型以及菜名的理解。
他猜測,如果在鍋裡面放入清水和活著的泥鰍,然後再緩慢加熱,泥鰍會慢慢感受到升高的溫度,因而會扭動身體,跑到豆腐裡面去。
泥鰍本身也是生活在淤泥裡面,自然也是能鑽到豆腐裡面躲避高溫的,但是因為豆腐也慢慢受熱,導致泥鰍最終保持身體在豆腐內部死亡的狀態,因而成了我們所見到的豆腐上鑽進去泥鰍的模樣。
結果,這個想法,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烹飪失敗,而逐漸動搖。
因為他發現,泥鰍如果和豆腐同時受熱,其實泥鰍並不會鑽到豆腐裡面去,而是使勁掙扎,把豆腐給撞爛了。
那時候,他總算意識到,這樣做,或許並不會成功,這道菜能烹飪出來成品的效果,應該還有其他的訣竅在。
付宇向來很聰明,而且反應很快。
當他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想差了,走進了誤區,於是馬上轉換思維。
他開始琢磨,泥鰍並不會輕易鑽進豆腐,是因為泥鰍是活的,不聽話,如果泥鰍是死的呢?
不是軟的,而是硬的,可以直接插進豆腐裡,再進行烹飪
他甚至將那道做為示例的成品菜餚用勺子將豆腐挖開,仔細觀察泥鰍在豆腐裡的樣子,和豆腐的受損情況。
有些事情,其實往往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那麼難。
只是因為沒有抓住關鍵的訣竅。
當看到被挖開的豆腐,如同自己之前所想的那樣,只存在著規則的泥鰍鑽進去時的孔洞,並沒有其他明顯的受損情況,付宇仿若醍醐灌頂。
那一刻的感覺,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或許只有身為廚師,才能理解這種激動興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而也正是因為想通了這道菜的烹飪關鍵,付宇在接下來的操作中,非常順利的做出了成品菜。
其實這道菜,難就難在如何讓泥鰍順利鑽進豆腐,至於烹飪的操作步驟還是非常簡單的。
眼瞧著付宇開始收拾起泥鰍魚,劉紹先不由轉頭同肖繼平交換了一個眼神。
泥鰍魚啊!
這東西倒是能入藥。
有補益脾腎,利水,解毒的功效。常用於脾虛瀉痢,熱病口渴,消渴等症狀。
不過,平時在做藥膳時,劉紹先還真是沒怎麼用過這種食材。
反而是肖繼平,在看到付宇選擇烹飪泥鰍魚時,倒是雙眼一亮,下意識的往前邁了半步,可以讓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些。
身為中醫,他對於泥鰍的藥用效果還是非常瞭解的。
之前在看診的時候,還曾遇到有患者,聽信偏方,想要生吞泥鰍治療黃疸型肝炎。
挺小的一個孩子,也就六七歲的樣子,家裡人硬是將市場買回來的大泥鰍洗乾淨了,讓孩子生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