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劉雨農的聲音明顯拔高了幾分!

所有人的腦海裡,都回蕩著這句話,久久不能釋懷。

“離開了店裡祖傳的烹飪方子,你們還能永遠被顧客所接受嗎?”

後廚眾人不由紛紛攥緊了拳頭。

這句話彷若一根尖利的細針,狠狠的戳中了他們的心尖。

推陳出新。

研究現有菜色的改良和創新。

這是所有後廚工作人員最為看重的事情。

也是幾乎所有的老闆,耳提面命,甚至不惜用各種獎勵措施,去鼓勵並激勵手下後廚人員積極性的做法。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口味,也開始跟著提高和改變。

想要永遠賓客盈門,固守陳規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

只要努力創新,想辦法改良,更好的去迎合顧客的用餐習慣和飲食喜好,才能一直生意紅火,受到顧客的認同和喜愛。

劉雨農宣佈道:“這件事情,我會跟總部的李經理溝通一下,以後也要適當的安排後廚人員透過顧客用餐之後的情況,有效的做出當天剩菜量的具體分析和判斷。”

“透過顧客的剩菜量,就能告訴我們很多線索,這都是經驗。現在後廚這邊早就不再親自試菜了,對於顧客具體的用餐喜好也根本漠不關心,這哪裡還像是一位合格的廚師?”

說完,拍拍手:“行了,先忙著吧,這件事情稍後再說。”

大夥應聲,各自忙碌。

心裡卻不由開始反省。

確實。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不再顧客的用餐情況了?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會特意觀察顧客的剩菜量,由此判斷自己烹飪的菜餚是否會受到顧客的喜愛。

如果顧客將盤子裡的菜餚一掃而空,他們便會知道,這道菜很符合顧客的口味喜好。

而假如剩菜比較多,有時候,也會親自試菜,確定一下,是不是口味方面有什麼問題,又或者顧客可能更喜歡其他的菜餚口味。

再以此來選定下一次菜譜上面的十道菜餚。

不說是其他人,就連劉雨農自己不知不覺間,其實也有些懈怠了。

因為店裡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她也不再去顧客的用餐喜好,而是根據季節,隨心情的去選定每日的菜餚組合。

仔細想想,好像手底下的幾家店,已經正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再推出創新改良版的菜色,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改進,只是按部就班的重複著每一天的工作。

而這樣的循規蹈矩,同她計劃中想要推廣店面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不能再這樣得過且過下去了。

她覺得自己這陣子確實是有點不太上心,看著店裡的收益非常可觀,就開始安心懈怠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

劉雨農打定主意,準備晚上回去,就聯絡總店那邊的負責人,一起溝通一下。

看看是定製一套相應的員工培訓活動,趁著年後澹季,給所有的工作人員醒醒神,還是研究一下有沒有什麼更好的獎勵措施,來提高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尤其是後廚這邊,不能再固守陳規的捧著那點家傳絕學,閉門造車,也得了解一下,現在餐飲行業的需求和發展勢頭。

其實,康貴傑到店用餐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