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請吃飯不付賬的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用一張入場券招攬了吳敏儀,陳理覺得還是挺值的。
畢竟只是一張入場券而已,又不是白送股份給對方,這讓陳理在心理上得到了不小的安慰。
沒辦法~畢竟這些股份給出去.陳理是真的有些心疼。
外人雖然不可能明白,但是陳理卻很清楚,如果說理想農產品和理想食品的未來會怎麼樣陳理還不敢肯定的話那理想科技無疑是陳理最敢打包票的產業了。
別說吳敏儀拿出來的那幾百萬美金,即便翻上十倍陳理也一樣覺得虧的慌。
畢竟他很清楚,光是一個QQ未來的價值起碼都得按照數十億來計算,更別說還有一個點評網了。
如果陳理不知道也就罷了,用股份換取一定的資金和吳敏儀這個人,陳理其實簡直賺翻了。
但問題是陳理很清楚這些產業的價值,所以無論怎麼想,他都覺得在早期進行融資行為絕對是一件很傻叉的行為。
曾經~陳理甚至構想過,在有足夠資金的支援之下,未來完全可以不需要進行融資行為。
不過這個想法後來被陳理放棄了,原因也很簡單~錢這個東西.最好是大家一起賺。
如果你這個人太獨~不願意把蛋糕分給別人,那你就會成為別人的敵人。
一般的普通敵人陳理倒是不擔心,但有些人隨便拎一個出來.估計都夠陳理喝一壺的了。
當然了~陳理也可以選擇硬剛,畢竟他有系統在手,雖然不敢說天下我有~但應對一些麻煩估計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好幾百的事情,其實沒多大意義。
如果在牢牢把控住公司管理許可權的情況下,適當的給出去一些利益,其實反而能將利益最大化。
當然了,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那無非是最理想的合作方式。
至於吳敏儀.她當然跟陳理算不上志同道合,她之所以選擇陳理,其實就是看準了陳理的潛力,打算從陳理身上賺上一筆而已。
而同樣的~陳理也是看中了對方的能力,以及.港商的背景。
沒錯,除卻能力之外,吳敏儀港商的身份在2000年這會還是很有用處的。
雖然這麼說很無奈,但事實就是如此,同樣的一件事,如果讓任曉波去做,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和阻力。
可如果換成吳敏儀這個港商~那麼麻煩和阻力就會變得很小,甚至不僅沒有麻煩,還有人主動提供助力。
這種情況在二十年後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但是在現在確實很管用。
就像之前任曉波去推廣理想白羽雞的時候,即便他說的口舌生煙.人家還是會對白羽雞甚至是理想農產品公司保持懷疑。
可如果是吳敏儀往那一站,再配合她那一口極度不標準的港普.雖然不敢說別人就信了她,但這信任度絕對立馬蹭蹭蹭的往上漲。
其實最好的情況是什麼呢?陳理要是能找來一兩個西方面孔,最好是美利堅人或者是英國人,陳理在時不時用英語跟他們溝通一下合作事宜.那傢伙信任度簡直能飛到天上去。
因為在這年頭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都覺得外國佬的東西那就是妥妥的高科技~絕對的好東西。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在崇洋媚外,但事實上在2000年這會國內的科技發展水平的確落後西方不少,這也是讓大多數人有這種想法的原因。
等到二十年後,雖然國內的生產水平以及科技水平同樣不敢說超越西方,但是因為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提升,大家相互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大的時候.老百姓們就開始有了新的認知。
大家不再一股腦的認為外來的東西就是高科技,國內很多東西的生產水平甚至不比國外差。
但這還需要時間去發展!
而除卻吳敏儀的能力以及港商背景之外,陳理還看重對方的一點是聰明!
是的~和愚蠢的合作伙伴打交道,與聰明的合作伙伴打交道,基本上完全是兩個概念。
就像之前吳敏儀在陳理“質疑”她可能拿不出來那麼多錢的時候,吳敏儀直接就明白了陳理話裡的意思。
一是陳理已經鬆口,願意給她這個機會。否則的話陳理根本沒必要提錢的事。
二是陳理並不會給予吳敏儀足夠多的股份份額,因為那樣吳敏儀肯定是拿不出那麼多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