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來說~這是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美利堅的律師函。

給小馬哥發這封律師函的人~不,應該說是公司,則是美利堅的一家叫做美利堅線上的企業。

陳理對這個公司有點印象~不過一時之間他並沒有想起來,可當他看到這封律師函的內容之後,瞬間就想起了這家公司的一些資料。

這個美利堅線上.是ICQ的母公司。

是ICQ~並不是OICQ,兩者看似非常接近,但並不是一回事。

可實際上~兩者之間,其實又有許多的聯絡。

ICQ~是以色列一家公司在1996年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軟體。

這款軟體一經推出,即刻全球響應,憑藉著前所未有的創意很快在全世界擁有了大批的使用者。

哪怕是在當時網際網路不太發達的亞洲,市場使用者量也佔到了70%。

這款軟體在推出六個月之後,就成為了當時世界上使用者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體。

而在一年半之後~也就是在1998年的時候,ICQ被美利堅線上以2.8億美金的高價收購。

而且據說美利堅線上為了收購這家公司,還向ICQ的創始團隊額外支付了1.2億美金的費用。

也就是說~美利堅線上為了收購ICQ,花了足足4億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交易的時間,可是1998年。這會的4億美金到底有多值錢~可想而知!

而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次交易,所以當時的小馬哥~才搞出了這麼一個OICQ來。

是的~OICQ,其實就是ICQ的山寨品。

哪怕OICQ,也就是後來的QQ取得的成績遠遠超過了ICQ,可山寨的就是山寨的。

無論是從產品理念~還是操作方式,甚至就連名字都沒有放過。

OICQ和ICQ這玩意就跟後來的康師傅和康帥傅差不多一個意思。

當然~小馬哥之前這麼幹,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玩意最早設計出來,其實是為了競標網路尋呼系統。

取個OICQ的名字~也無所謂,反正競標成功之後~這名字多半也會被甲方給改掉。

只是沒想到~這玩意竟然競標失敗了,最後小馬哥等人不得不自己來運營這個專案。

而這個時候~ICQ這款即時通軟體,其實已經進入了國內市場。

只不過~這年頭國內的計算機網際網路其實並沒有那麼發達,所以ICQ那邊根本就看不上國內市場,也沒有針對國內市場做什麼調整。

所以.在這個時候,OICQ出現了。

或許是想要藉助ICQ的名氣~藤訊那邊甚至連名字都懶得改,直接就繼續用上了OICQ這個名字。

說實話啊~這個時候的小馬哥,壓根就沒想過這OICQ會大火。

他們之所以運營這個軟體,其實就是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把這玩意給賣出去。

只不過他們沒想到~國外的ICQ賣了4億美金,而他們的OICQ竟然砸手裡了。

而這個時候~藤訊五虎其實就有點騎虎難下了。

畢竟費時費力費錢的搞了那麼久,總不可能還倒貼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