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或者說是口碑,這玩意如果是在過去,那是需要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的。

尤其是在資訊化不算發達的過去,名氣和口碑的積累往往需要長達幾十甚至上百年。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化時代的來臨,這個過程被無限制的縮小了。

其中...國內最為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央視的“標王”了。

大把的真金白銀投下去,名氣直接就會在當年達到一個頂峰。

但是...非常可悲的是,在那些獲得標王的企業當中,最後真正能做起來的企業...寥寥無幾。

有人說央視的標王有毒,可實際上...這些企業在獲得標王之後,的確獲得相當大的宣傳效果。

說句實話~如果二十年後有企業能花同樣的錢或者二十年前的那種宣傳效果,估計臉都要笑爛。

可這一前一後...就是二十年啊!

97年~央視的標王中標企業花費的資金為3.2億。

98年~央視的標王中標企業,花費的資金為2.1億。

今年~也就是99年,新一屆的標王中標企業,花費的資金為1.59億。

雖然看起來,這中標的資金似乎是在逐年下降,可實際上...哪怕是今年的1.59億,這個中標價格也是超級離譜的。

很多中標的企業,本身其實的生產價值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這種標王式的宣傳...更多的像是一種賭博。

這其中~有賭贏了的,但是絕大多數都因為自身的問題最終輸的一敗塗地。

所以前世的網際網路上,總有人說央視的標王有毒,因為很多企業在拿到標王之後沒幾年...不是破產就是倒閉重組。

可實際上呢?這些企業在獲得當年央視標王之後,其本身獲得的宣傳效果簡直就是爆炸。

一些原本的小企業,在拿到標王之後,直接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知名品牌,銷售額更是幾倍幾十倍的增加。

如果把這個鍋甩到央視身上,那絕對是冤枉央視了。

畢竟願意真金白銀拿出來的人,是企業本身的管理者,可不是央視拿刀逼著誰交錢的。

而且央視標王的宣傳效果也的確很好,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去追捧所謂的標王。

但也是因為太多的人知道這個宣傳的效果,所以讓原本的宣傳,卻被一些人當成了一場“賭博”。

雖然一開始可能嚐到了甜頭,但如果不好好做產品,只想靠宣傳,最後的下場自然不會太好。

但同樣的~在如今的這個資訊化時代,如果一味的單純只想著靠產品的質量慢慢積累口碑...這樣做不是不行,只是這樣做一來發展緩慢,二來...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擠兌死。

這年頭,可不是說你自己個好好做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的。

有時候你不招惹別人,別人也會過來找你的麻煩。

悶頭做生意那一套...在如今這個時代,不是說不行,只能說很難。

尤其啤酒行業,利潤其實真沒想象中的那麼大,除非...品牌價值高。

而且最過分的是,神農啤酒的成本擺在那裡,售價根本不可能太低,所以如果不提高品牌名氣和價值...單純想靠口碑慢慢積累,真的很難!

所以鄧為民說的“拿獎”,的確沒什麼毛病。

神農啤酒的質量還是沒問題的,好歹也是後來風靡全球的啤酒品牌。

但是參加評選這種事情,說句實話...真不是單純看你啤酒好不好。

啤酒的品質好~頂多只能算是你獲獎的一個基本條件,而其他的條件......就需要人脈和資金了。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人脈倒是不難,鄧為民在老東家雖然主要負責銷售業務,可也認識了一些人。

透過人傳人...拉上一些人脈關係還是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