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可惜~當馬曉騰抱著這個心思去找別人談的時候...人家直接來了一頓冷嘲熱諷,估計要不是看在馬曉騰家裡的背景,估計能直接給他趕出去。

後來馬曉騰一琢磨,發現2000萬的估價...確實是有點離譜。

畢竟整個藤訊投資不過也才50萬,這不過才幾個月而已,OICQ的發展也沒有達到特別牛逼的地步,所以這2000多萬的估價屬實有些自欺欺人。

隨後~馬曉騰和其他幾位創始人盤算了一下,覺得五百萬華夏幣這個估價...算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估價。

如果藤訊能賣到五百萬,等於幾人的投資都翻了十倍。

這個收益就比較正常了,於是這個估價也就被定了下來。

這其實也是馬曉騰為什麼咬死在五百萬這個價格上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藤訊和OICQ就值這個價。

再加上這次馬小云三百萬的開價,無形中其實又給了馬曉騰等人一點信心,所以這一次燕京之行馬曉騰雖然沒有完成任務目標,但其實也不是沒有收穫。

當然~收穫的同時,馬曉騰又對藤訊和OICQ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

國外的ICQ為什麼能賣到2.87億美金的高價他不清楚,但是在國內...OICQ似乎並不是很受投資人的青睞!

所以此刻~馬曉騰對於丁三石提出的融資......有些不太感冒。

馬曉騰也不傻~他知道如今ICQ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盈利的方向,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嘛!

等這次回去,馬曉騰就準備著手解決OICQ的盈利問題,至於公司運營所需要的資金...大家已經決定按照股份比例再籌集五十萬!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此刻的馬曉騰對於丁三石的提議並不是很感興趣。

倒是旁邊的陳理...心裡多少有些想法。

倒不是陳理需要風險投資,而是他對丁三石說的風險投資人比較感興趣。

因為他知道主持此次投資網南的人是誰!

其實在九九年這會,華夏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非常少,此時國記憶體在的風險投資機構絕大多數都是擁有國外資本的背景。

比如...此次投資網南的霸菱投資!

霸菱投資背後的資本是巴林銀行~這是一家來自英國的投資銀行,於1762年在倫敦開業,創辦人為法蘭西斯·巴林爵士!

在20世紀初,巴林銀行曾一度為英國皇室提供服務,這也算是巴林銀行的巔峰。

不過...巴林銀行在1995年就已經倒閉了。

倒閉之後的巴林銀行被荷蘭國際集團收購,但仍然以巴林銀行的名字繼續運營。

所以~霸菱投資的背後,其實是荷蘭國際集團。

當然了~投資網南這種小事情,自然是不可能跟荷蘭國際集團這種巨頭有什麼關聯的。

此次霸菱投資選擇投資丁三石的網南,其實是因為霸凌投資(亞洲公司的華夏區董事兼總經理...徐興!

可能很多人對於徐興不太瞭解,可實際上這個女人跟華夏的網際網路牽扯可是極深的。

她不光主持投資了網南,後來還幫助劉東搗鼓出了一個京北商城。

是的~徐興最為出名的一次投資,就是投資了劉東的京北商城。

但實際上~徐興的戰績可不僅僅只有這些。

這位在日後創辦了今日資本。甚至一度被投資圈捧為投資界的女王。

可以說,如果沒有徐興。就沒有後來的京北商城。

同樣的,如果沒有徐興,也沒有後來許許多多的網際網路企業。

至於網南,但是不至於,因為即便沒有徐興,網南其實也不缺別的投資人。

畢竟網南在九八年就取得了幾百萬的利潤,光是這份成績就值得那些投資人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