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請來自傳媒學院的丁俊凡同學進行彙報。”

輪到第七位選手上場了,再下一個就是胡楊。

“大佬來了,這位丁同學在本科期間,是攝影系四年的專業第一,在國際的攝影大賽上拿過不少獎。沒想到啊,連他也來參加比賽了,看來我等註定要陪跑了。”

王凱瑞開始給胡楊等外院的進行科普,也不曉得他從哪裡打聽到這麼多訊息。

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丁俊凡的短片一放,胡楊就知道,這位的確是個大佬。

同樣是拍風景、拍建築,丁俊凡的運鏡之流暢、轉場之自然,遠勝過前面六位選手,即便是郭浩這種純外行,也能清晰感受到其中的差別。

除此之外,取景、曝光、虛實、構圖、光影等基本功同樣紮實到不行,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展示,說是技術流的巔峰之作也不為過,就算傳媒學院的劉教授親自下場,也未必能拍出更好的畫面。

攝影是將瞬間定格成永恆的魔法,它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丁俊凡的這條短片,用劉教授的話說:“很有藝術感,我能從每一幀的畫面中捕捉到攝影師的靈氣與巧思,這是到目為止唯一一個令我起雞皮疙瘩的短片,我個人非常喜歡。”

劉教授點評的時候,王凱瑞在一旁吐槽:“聽說劉教授是丁俊凡的導師,怎麼也不避嫌?”

胡楊卻不覺得有什麼,丁俊凡確實拍得好,當得起如此之高的褒獎。

看完前面六個人的,胡楊都沒太大感覺,但看完丁俊凡的短片,他忽然就有一絲絲的緊張。

技術流與創意流的對決,在文藝領域並不罕見,誰勝誰負全看評委的喜好。

“……下面有請來自管理學院的胡楊同學進行彙報。”

胡楊深吸口氣,然後起身,在評委們禮貌的掌聲中走上主席臺。

他手舉話筒,播放正片之前,先簡單介紹一句:“我的短片,和前面幾位同學的風格不太一樣,它帶有一個小小的主題,這個主題叫做,《一分鐘》。”

話音落,他敲下播放鍵。

【畫面亮起,伴隨著“咔咔咔咔”讀秒的背景音,鏡頭裡依次閃過江大的綜合樓、芥子湖、薰衣草園等著名的風景與地標建築。

背景音樂切入,音量漸強,在光與影、日與夜的交替輪轉中,字幕浮現:

“一分鐘,江大會發生……”

畫面切到江大二校區:“一分鐘,水鄉園林校園釋放2700升氧氣”

緊接著是著名的丁香一條街:“一分鐘,丁香北路盛開3500朵春光”

然後是主校區的知行圖書館:“一分鐘,267名師生走進知識的海洋”

然後是綜合體育館:“一分鐘,512名熱血青年恣意揮灑青春”】

短短20秒的開頭,立刻抓住了在場所有人的眼球。

郭浩挺直了腰背,他看過胡楊做的影片,這條短片一放,就知道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臉上難掩自豪之色。

王凱瑞忍不住發出一聲“臥槽”,以為是個萌新,沒想到是個大佬。

丁俊凡神情凝重,看得格外專注。

就連張學軍,也是眼睛一亮,看慣了純風景的宣傳片,這種別具一格的創意,頓時令他耳目一新。

30秒後,短片從校園風景轉到各大院系,以不同專業的學生認真學習的畫面配上文案解說。

【“一分鐘,機械學院的學生操作機床落刀20次”

“一分鐘,建築學院的學生繪製線條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