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彎如鉤,掛於東天,洛陽城的燈火比半個月前稀疏了不少。

位於城南龍門峽西岸不遠處的一座小山上,一間規模宏偉的寺院中卻是燈火輝煌,寺內建築千餘間,儼如一座小城。

陣陣梵唄誦經之聲,悠悠揚揚的似從遙不可知的遠處傳來,傳遍寺院。

黃麟如往日般躲在一處大鐘樓上,鐘樓兩側都是以五彩琉璃瓦為頂的廟宇。

銅鐘重逾千斤,在兩刻之前已被院中和尚撞響過,那是晚課開始的鐘聲。

從那時起,至明日天明,鐘樓都不會有人上來。

此時離他救下張須陀等人已過了半月有餘。

張須陀在第二天便已醒來,全面瞭解了滎陽局勢後,當機立斷的令羅士信走了趟興洛倉,給駐守在興洛倉的裴仁基帶了道口信。

同時也答應了黃麟請秦瓊幫忙的要求,並表示秦瓊可帶千餘隋兵同行。

只不過黃麟還需要確定和氏壁是否真的已在淨念禪院,所以這些天他除了抄錄逍遙派典籍之外,晚上都會來此查探。

十多天下來,他已將淨念禪院的佈局摸透。

淨念禪院所處的位置,就是天龍世界裡“廣化寺”所處的山崗。但其規模遠非廣化寺可比。

禪院座北朝南,山門處有808級石階,院內的主建築都依次排列在正對寺門的中軸線上,以一間矮小的銅殿為中心。

說其矮小,也僅是相對於將它圍繞的七座大殿而言,銅殿闊深各達三丈餘,高也有一丈半左右,單獨來看,倒也不算矮小。

透過近幾天的對比觀察,黃麟發現此殿應該是以金銅澆鑄,不但所需的金銅極多,還要有真正的高手巧匠才行,原著中和氏壁應該就藏於此處。

銅殿前有一廣闊達百丈的廣,周圍圍了一圈以白石砌成的雕欄。

白石廣場正中處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薩的銅像,騎在金毛獅背,高達兩丈許,龕旁還有藥師、釋迦和彌陀等三世佛。

彩塑金飾,頗有氣魄,但亦令人覺得有點不合一般寺院慣例

在白石平臺四方邊沿處,除了四個石階出入口外,平均分佈著五百羅漢。

這些小羅漢均以金銅鑄制,個個神情姿態不同,但無論睜眼突額,又或垂目內守,都是栩栩如生,與活人無異。

其他建築物就以軸上的主殿堂為整體,井然有序分佈八方,以林木道路分隔,自有一股莊嚴肅穆的神聖氣象。

在白石廣場文殊佛龕前,一個巨大的香爐中燃著的檀香木正送出大量香氣,瀰漫於整個空間,令人的心緒亦不由寧靜下來,感染到出世的氣氛。

黃麟皺了皺眉,他身處的鐘樓,正位於廣場西側,即能看到銅牌殿正門,又能看到銅殿北邊的主殿,視角極好。

但這聲聲梵唱和濃郁檀香,令他稍有不適。

要是當初和智慧交手之時是處於這種環境,他想贏下來怕是更難。揮手便放出一套茶案和一把椅子。

案上有一壺已泡好了的茶水以及兩碟乾果,然後黃麟便靠坐椅上,一邊喝著茶水,一邊等待淨念禪院的晚課結束。

如情報無差,和氏壁今天白天時已被寧道和師妃暄一同送了過來。若是今晚能確定了空將其存放銅殿,那他的行動便能開始了!

時間一點一點流失,彎月漸漸爬高。

“叮~~叮~~叮~”

三下清脆的磬聲從大殿傳出,禪唱聲倏然停止。

整座禪院瞬間萬籟俱寂,只有山間蟲鳴之音,逐漸填滿山頭與寺院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