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五嶺,指得是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

而嶺南,便是這五嶺以南,直到南海的這片地區,包括大隋西南地區十六個郡!

此地多苗裔,但漢人卻佔統治地位。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位於鬱林郡的宋家了。

早在南北朝時期,宋氏在宋悲風的帶領下便在此地落戶,歷經幾代人的發展,宋氏已成為大隋的四大門閥之一。

開皇十年,文帝楊堅滅陳之後,曾派強將率十萬精兵攻打嶺南,卻被宋家家主宋缺以十之二的兵力,拒隋兵於蒼梧不得寸進半步。

此役,宋缺十戰十勝!

逼不得已之下,文帝楊堅最終只能夠採取懷柔的方式,冊封宋缺為譙國公,劃五嶺以南自治。

至此,嶺南只知有宋,不知有隋。

宋家所在的山城,乃整個嶺南地區的核心之地。

山城位於鬱水河流交匯之處,其勢三面環水,雄山聳峙。

整座龐然雄武的山城盡數由巨石堆砌而成,由山腰而起,隨山勢磊礦而築,順山蜿蜒。

其主建築物群雄踞山嶺開拓出來的大片平地上,形勢險峻,有一夫當關的氣概,君臨附近山野平原,與鬱林郡治所一一寧浦城遙相對望,象徵著對整個嶺南地區的安危的主宰力量。

群山縈繞,鬱水環流,崎嶇險阻,縱有數萬精兵,都難以撼動山城分毫!

在宋家山城的腳下,沿鬱河還建有數十座大貨倉和以百計的大小碼頭,碼頭上泊滿了大小船隻,河道上交通往來不絕。

一艘毫不起眼的客船,逆著水流由東向西緩緩使來。

船頭站了三個年輕男子,打頭那人年約二十,一身黑白道袍,腰掛黑鞘長劍,風姿不凡。其身後左右各有一人,其中那個方面大耳、肩寬膊厚的粗壯少年,背上綁了厚背刀;另一個肩寬腰窄、鼻正樑寬的少年,則同前面那人一般,腰上掛著柄長劍,款式一般無二。

三人正是從南郡遠到而來的黃麟、寇仲和徐子陵。

“先生,揚州的碼頭和這裡相比,好像也熱鬧不了多少啊。”

眺望著遠處的山城,徐子陵有感而發。

他們從南郡出發,沿長江至巴陵,走洞庭南下,徑湘水過長沙、衡山、零陵、始安,到永平進入鬱水,再進入鬱林,月餘時間,途經近十個郡,見到的城池不在少數。

但無一地能與之相比,他想來想去,也只有揚州的碼頭比這裡強了。

“也只是碼頭來往的船隻比這裡多而已,但若論地勢險要,十個揚州都比不上這山城。”寇仲看著遠處的山城,兩眼發光,腦中盤算著各種攻打方式,可惜,除了圍而不攻、行斷糧之策,別的方法無一可行。

他也不知道魯師為何要揪著教他兵法和星象,但一兩次下來,覺得這玩意還挺有意思的,便沒太大的抗拒感。

倒是好兄弟學弟學的建築、園林和機關術,他跟著學了幾天,不是太感興趣。

“這裡便是宋家山城了,這山城用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怕不是短時間能建成的。船隻緩緩使進碼頭,黃麟望著山城感慨了一下。

“依魯師所教,如此規模的山城,最少也需要大幾十年,這還僅僅是我從遠處觀望猜測,不知內部如何,料想定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