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後,大妮和大寶便背上書袋去善水學堂上學去了。

夫子前兩日定下了考核的時間。

學堂裡的孩子們一個個都跟上了發條一般,最近都用功的很。

楊梅抽空去學堂那邊向夫子們瞭解了每個學生的情況後,打算下半年重新按照孩子們的資質來分班。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接受新事物和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

楊梅覺得教育不能一概而論的拔苗助長,也不能耽誤了那些有天賦的孩子,反覆溫故,消耗了他們對求知的熱情。

楊梅交代夫子,兩日後的考核,要做到嚴謹且全面,她想要真正摸底每個孩子的真實水平。

從善水學堂出來,楊梅就去了大青山那邊看中草藥材的種植情況。

村長給每一塊片區的地都編了號碼,每塊地都有一個負責人,能持續有效關注藥田草藥的生長情況,及時發現病蟲害等問題。

楊梅巡視一圈,看到一派生機勃勃的藥田,滿意的點了點頭。

她正準備往新屋的方向去看看興建的進度,半道碰到了村長媳婦和馬桃枝。

母女倆一人揹著揹簍,一人挎著籃子,正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

楊梅先看到她們,便主動開口打了招呼。

村長媳婦抬頭,臉上掛著笑,快走兩步上前來跟楊梅寒暄。

馬桃枝也笑盈盈的喊了聲‘嬸子’,臉上的愁苦一掃而空,跟她之前在米家生活時的狀態,簡直是判若兩人。

“桃枝最近氣色看著好了許多。”楊梅誇讚道。

馬桃枝下意識地摸了下自己的臉蛋,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爹孃還有我哥嫂把好東西都讓給我吃,我也覺得我這陣子長胖了。”

“回家了有家人疼就是好。”楊梅替馬桃枝高興。

村長治家有道,之前村裡人背地裡猜馬桃枝回孃家來,家裡怕是要生事。

那些看不得別人好的,都暗戳戳的等著看馬桃枝被趕出門的笑話。

出乎意料的,馬慶坤媳婦跟這個小姑子的感情處得很不錯。

馬桃枝回家這段時間,體恤嫂子大著肚子幹活不方便,家裡的髒活累活都搶著幹。

馬慶坤媳婦倒是清閒下來,出門就跟年輕的媳婦子們炫耀自己有多享福,把那些等著要看笑話的人臉都打腫了。

馬桃枝這些日子在家,聽自個兒娘和嫂子說了不少關於楊梅的‘創業史’。

她心中欽佩不已,尋思著自己如今也還年輕,總不能一直靠爹孃養著。

大哥和嫂子成家了,馬上就要添丁進口,家裡又要多一張嘴,多一筆開銷。

她若是對這個家沒有半點貢獻,天長日久的,恐怕再好的感情也會消磨殆盡,惹人厭煩。

馬桃枝思來想去,原就打算這兩日自己上門找楊梅問一問,看哪個工坊還需要人手,她想試一試。

這會兒正巧碰上了,馬桃枝也沒矯情,直接開口詢問了。

“嬸子,我想問一問您那邊幾個工坊可還需要人手?

若是需要,您看我合不合適?”

楊梅愣了一下,還沒回話,就聽一旁的村長媳婦緊張的抓著女兒的手,追問道:“桃枝,你跟娘說,可是有誰在你面前嚼舌根說啥了?”

馬桃枝擔心她娘誤會了嫂子,忙擺手道:“娘,您別緊張,沒有人在我跟前說什麼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