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臉上閃過一絲驚訝,張張嘴想說什麼,隨之卻只是搖搖頭。

楊梅有些同情這個被封建社會思想桎梏了身心,喪失了自主獨立人格的傻姑娘。

她握著馬桃枝的手,輕輕揉捏著對方粗糙的指腹,輕聲問道:“米自強不是第一次打你吧?

桃枝,家暴這種事情,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你難道想在孃家養好傷之後再回去,被米家人當成奴隸壓榨,還要被米自強時不時的當成情緒發洩的沙包麼?”

楊梅明顯感受到了馬桃枝身體瑟縮了一下。

瞧,她的身體多誠實?

反應是這麼的迅速?

可偏偏她被自己陳舊腐敗的思想所控制,明明有機會爬出火坑,卻還要回頭再把自己陷進去。

是犯賤嗎?

不,那不叫犯賤,只是她的心,病了而已。

楊梅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但她在現代摸爬打滾白手起家的過程中,也曾遇到了一些來自生活來自現狀的壓力和困擾。

迷茫、焦慮、困惑、抑鬱,一切負面的情緒像一張密密實實的網從頭到腳籠罩下來。

楊梅覺得自己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於是她去醫院掛了號,還掛的是專家號。

然而普通醫院的心理門診,醫生每天要看幾十上百個患者,哪裡有時間傾聽你的內心?

焦慮?醫生建議你多去外面走一走,聽一聽舒緩的音樂,吃點糖,釋放一下壓力。

失眠?來,醫生給你開點安眠藥,或者口服褪黑素試試。

毫無溫度的,甚至是極為公式化的一套流程走完,醫生擺手便讓你出去,直接喊下一位。

心理門診哪裡比得上一對一的心理諮詢?

可當時的一對一心理諮詢不是楊梅當時的收入狀況所能看得起的。

在那樣的情況下,楊梅想要走出內心的困境,唯有自救。

得了心理上的病,能有辦法自救麼?

當然能!

只要不是已經到了重度抑鬱,只要自己還有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和渴望,有很多專業的心理工具書可以幫助你自救!

楊梅就是透過讀心理方面的書籍,慢慢從抑鬱之中走出來的。

當然,她不敢說自己走出來了就完完全全的擺脫掉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