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馬叔明和陳紹明一起結伴前往祁陽辦茶話會的莊子。

莊子門口已經停了好幾頂轎子和馬車了。

請帖上寫著可以攜帶家眷,也因此,莊子門前不僅有小廝,還有一位管事婆子帶著兩個俏麗的丫環在負責接待女眷。

馬叔明和陳紹明剛從車廂裡下來,就有一名小廝熱情的迎了上來。

“是馬秀才和陳少爺是吧?

您二位這邊請,我家公子已經在花廳那邊等著二位了。”

馬叔明頷首,道了聲‘有勞’,與陳紹明一塊兒隨小廝走進莊子。

馬叔明和陳紹明剛到花廳外面,祁陽這位主人公便帶著好幾名舉人走了出來。

他熱情與二人打招呼,並且為他們引薦在場的舉人朋友。

“叔明兄,紹明兄,大家都是讀書人,可以互相交流下求學心得。

來來來,快進來坐。”

等馬叔明和陳紹明落座後,祁陽便讓丫環給他們二人各送上了一盞茶。

“這是今年的新茶,有個雅緻的名字,叫雲非。

叔明兄和紹明兄也嚐嚐看這茶的味道如何?”祁陽笑盈盈的看著二人說道。

馬叔明已經提前服過娘給的那解藥了,加之內心對楊梅的信任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所以,絲毫不擔心祁陽會在茶裡下什麼料。

他微笑著道好,端起茶盞,仔細聞了聞茶香。

小口輕啜的時候,眼角的餘光掃到了祁陽眼中一閃而過的黠色。

馬叔明裝作不知,又多喝了兩口茶,在對方滿意的笑容中放下茶盞,誇讚道:“祁兄,這雲非入口甘冽,齒頰留香,果真是好茶!”

陳紹明也意思意思跟著附和了兩句。

他們家做商號的,每年收上來的好茶還真是不少。

不過他這個人不懂品茶,再好的茶葉給了他,也是牛嚼牡丹,浪費了。

從茶這個話題入手,大家開啟了話匣子,開始閒聊起來。

祁陽邀請的舉人中,確實有好幾個是挺有些內涵的,說起茶經來,頭頭是道,引經據典的。

陳紹明和馬叔明也跟著被普及了一波茶文化。

陳紹明這個憨憨,絲毫沒有揚長避短的自覺。

剛剛聽別人說茶葉的文化起源和發展,來興致後,也向他們輸出工夫茶的概念。

他自己是工夫茶的愛好者,自然不遺餘力的向其他人宣傳起了工夫茶的各種好處來。

事實上,在大昭,工夫茶也只在錦州這周邊開始流行跟風起來不到半年的時間。

拿還沒有完全普及的工夫茶概念來與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相提並論,有些學子是不認同的。

眼看著陳紹明與其中一名舉人要因此事爭執起來,祁陽忙站出來打圓場。

他笑著說:“不管是什麼文化,都需要推陳出新。

紹明兄推崇的工夫茶概念,說不定若干年後,也會被記載在茶經之上。

未來之事,咱也說不準,不如翹首以待,靜待花開。”

陳紹明和那名舉人都點了點頭,換了副笑臉,各自落座,給了祁陽這個面子。

祁陽笑著向二人拱了拱手,抬眸望出去花廳的瞬間,見小廝在廊下朝他點頭示意,他便知道,羅芸娘那邊已經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