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心說這就是古代版的官方新聞媒體,跟現代的國企紙媒是一個性質的。

“黃家這一次能去府報上登道歉宣告,恐怕也是尋了知府大人的門路吧?”楊梅雖是詢問,但語氣卻透著肯定。

馬叔明應道:“這是個自然的。

按理說這麼丟臉的事情,知府大人應該是不會同意的。

可黃家的道歉宣告還是登出來了,想來這裡面的水應該挺深的。”

楊梅心思敏感,秀才兒子說這裡面的水深,她一下就想到了王員外身上去了。

連錦州府的知府大人都要給王員外幾分面子,看來,這個王員外還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之前因為鬥詩大會的緣故,楊梅才對組織舉辦詩會的王員外多了幾分關注。

開始的時候,她對員外這個稱呼還有些疑惑,後面總算是弄懂了。

王員外的這個‘員外’的稱呼,與朝廷尚書省二十四司轄下的‘郎中’、‘員外郎’等有正式編制的官員職稱不同。

大昭鼓勵經商,對商人有很多寬商恤商的政策。

也因此,大昭國庫的財政收入不是靠苛稅,靠的是繁榮的工商業帶來的量的積累。

‘員外’這種沒有正式編制的閒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絡在了一起。

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

當然,也不是光有錢就行,多少還得有些門路。

但王員外的官職,確實就是這麼來的。

想到王員外每年都要舉辦一場鬥詩大會,還要從中挑選一兩個優秀的學子推薦去各地有名的書院讀書,楊梅心頭頓時生出了幾分難以言喻的古怪。

出於母親的直覺,楊梅忍不住張口叮囑了一句:“叔明,明年的鬥詩大會,你還是別參加了。”

娘沒頭沒尾的,忽然就來了這麼一句,馬叔明都有點沒反應過來。

他哭笑不得道:“娘,明年八月份兒子便要參加秋闈了,哪還有心思去王員外組織的鬥詩大會?

您放心好了,兒子現在已經想明白了,也知道孰輕孰重,不會在意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楊梅也覺得自己剛剛是緊張過了頭,忙描補一句:“娘也是白囑咐你一句罷了。”

她說著,環顧四周,見這會兒堂屋裡除了馬叔明和馬季禮,其他兒女都回屋張羅沐浴洗漱去了,這才繼續壓低聲音對馬叔明道:

“剛剛叔明你要是不提府報的事兒,娘還沒想到王員外那人身上去。

現在仔細一琢磨,娘就覺著這個王員外不簡單。

他一個做生意的,又是搞詩會又是資助學子們讀書的,圖什麼?”

馬叔明眉心一跳,一個無形中一直被他忽略掉的問題,就這樣猝不及防的被娘給輕描淡寫地點了出來。

是啊,王員外又不是錢多燒得慌!

他這麼做除了能圖名聲,還能圖什麼?

馬叔明暗暗思量著,下回見了王大人,是否尋個機會提上一提。

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許王大人和老祭酒能發現出什麼端倪呢?

楊梅和馬叔明一個是鄉下老婆子,一個是還沒有正式科舉入仕的學子,對於朝廷政治方面的事情都缺乏一定的敏感度。

王員外是不是有古怪,他們現在也只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