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循著山路一路往前走。

外面這片林子,是善水村村民最常來的地方,山道被踩得很平整,楊梅走起來,並不費什麼力氣。

楊梅依稀記得上回找到大寶、紅毛和狗剩的地方,有個小山坡,距離深山的入口比較近。

那個山坡的左側,有一片野菜地,好像是甜菜。

當時楊梅緊張幾個孩子的安危,心思便沒有在那片甜菜上。

可現在楊梅決定要嘗試著做味精,這甜菜可就要派上用場了。

味精是以小麥、大豆等含蛋白質較多的原料經水解法制得或以澱粉為原料經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調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進行合成製作。

楊梅打算用甜菜和大豆澱粉調配發酵試一試。

如果成了,到時候她就多開幾個作坊,帶著善水村的村民一起做,把攤子一點一點的鋪大,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楊梅循著記憶,慢慢地往深山的方向靠近。

很快,她就看到了那個小山坡,加快步伐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便看見了那片甜菜地。

楊梅瞭解到大昭現在製糖的原材料,都是用的甘蔗,還沒有人用甜菜來製糖。

而且甘蔗製糖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掌握在世家門閥手裡。

雖然比起掌握在朝廷手裡的官方製鹽技術相對沒有那麼嚴格,可普通百姓,基本上連門檻都別想摸到。

成品的黃糖和紅糖之類的,楊梅沒打算要製出來賣。

以他們現在的能力,弄出來就等同於動了別人的蛋糕,觸碰了別人的利益。

楊梅並不想給自己樹敵,所以,她暫時並沒有想要自己製糖。

楊梅尋思著她頂多也就試著制一些糖果子出來,給自家人甜甜嘴,再看看有沒有市場需求,有的話,到時候便再酌情調整方向。

這片甜菜是野生的,沒啥規律的四下分佈著。

楊梅用帶來的農具挖了半個揹簍的甜菜,剩下的,等回頭再交代兩個兒子來挖回去。

稍事休息了一下後,楊梅又在周邊一帶逛了起來。

這附近除了凸起的那個小山坡,其他的地方,還算平整。

楊梅覺得若是能解決引水澆灌的問題,便可以直接在這片山地開荒種植了。

順著那片長勢喜人的甜菜地一直往下走,楊梅意外發現了一根斷開的樹樁上,長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野菌菇。

楊梅多少有點密集恐懼症,開始的時候乍一看,那圓圓的菌菇密密挨在一起,她渾身上下的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

這些菌菇楊梅若是沒有看過那本農科書是不敢隨意採摘的。

剛好昨晚她在芥子空間裡看到過菌菇的培植法以及如何辨別是否可食用的方法。

楊梅根據書中所描寫的,還有自己的見識和判斷,知道這些菌菇都是可以食用的,便將木樁上的菌菇全都採摘了下來。

楊梅在現代的時候,有看過一個用菌菇為原材料磨粉炒制的調味品影片教程,博主說可以直接替代雞精提鮮,據說比雞精和味精更健康。

楊梅既然碰巧瞧見了,決定也用菌菇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