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村寄予厚望的秀才馬叔明,此時還在養心書院。

如果不是趕上中秋以及書院一旬一假的日子,馬叔明根本捨不得離開。

三天前羅院長拐來了一位神秘的大人物,連開了三堂講學。

馬叔明並不知道這位大儒的背景。

他只知道這三天的講學對他而言意義非凡。

很多思而不解的疑惑,在這位大儒幽默風趣的講學中,彷彿能夠透過現象看穿本質,也拓展了局限的思維和眼界。

馬叔明內心有很大的觸動。

這位大儒彷彿就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幫他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馬叔明廢寢忘食的作了一篇策論,希望能用這篇文章打動這位大儒,得到他的指點和認同。

其實,他內心的野望不僅於此。

他想過是否能夠更進一步,被這位大儒收為學生?

馬叔明還是有點小心機的。

他私底下找過羅院長,旁敲側擊的打探過這位大儒的喜好,想要用契合的觀點來攻略這位老先生。

養心書院裡的學生不少,跟馬叔明這般年紀就取得秀才功名的學生,卻是屈指可數。

馬叔明又是這些秀才中翹楚般的存在,他向來自視甚高,難得有如此謙遜誠懇自貶入塵的時候,羅院長很願意給他這樣一個機會。

今日羅院長約了老祭酒在書院後山一處草舍垂釣。

馬叔明掐著點前來請教學問。

老祭酒捋著鬍鬚斜睨了羅院長一眼,老友之間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眼神便能明瞭彼此的心思。

老祭酒並未當面說破,狀似不察,與馬叔明一來一往探討起了策論上的東西。

策論是以問題的論點為寫作的中心,老祭酒看完了馬叔明寫的文章,含笑給了對方一個‘虛’的評價。

這個虛,可以是理論的不紮實,是論點論據的華而不實。

這個虛,也可以是見微知著,以文論人的客觀評價。

這個評價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虛偽唄!

馬叔明沒想到自己點燈熬油寫出來的文章,最終只得了這麼個評價,臉色頓時一陣青一陣白,有點無地自容。

他拱手一揖到底,身子微顫,聲音發飄:“學生慚愧!還請楊老先生指點!”

老祭酒擺了擺手,捻著鬍鬚笑道:“你是個很聰明的學生,學問做的不差,但少了點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如何形成你自己獨特的風格,這需要靠你自己去領悟,去塑造。

就像每年中秋都吃的月團,有的餅鋪經營多年,卻只做‘經典’,年年如此。

有的餅鋪卻不斷的追求工藝的進步,口味的提升,外觀的亮點,不斷突破自己。

有的餅鋪則沒有自己的核心和目標,哪家熱賣就模仿哪家,做出來的東西,不夠原汁原味,毫無記憶點,終究是差強人意。”

馬叔明聽了這番話,頓時明白了老祭酒的弦外之音了。

他面紅耳赤,暗自羞愧不已。

枉他自以為迎合了老先生的口味,便能得他看重欣賞,卻不知,老先生卻長了一對火眼金睛,能一眼就看穿他的狡黠心思。

“學生謹記老先生教誨!”馬叔明再次行禮作揖。

老祭酒笑眯眯的點了點頭,拿起上午才收到的一匣子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