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是個一門心思撲在女兒身上的媽媽。

與丈夫離婚後,劉媽媽便帶著劉天仙輾轉米國,和一個律師組建了家庭開始了新生活。

在劉媽媽心中,沒有什麼比女兒更重要的了。

生活穩定之後,她便把重心轉移到女兒身上,讓女兒學習各種才藝,重點培養女兒。

劉天仙告訴媽媽自己想當演員時,劉媽媽對此是反對的。

但是無奈女兒很堅持,所以劉天仙14歲的時候,母女兩個回國。

憑藉著出眾的外表和才藝,劉天仙被北電錄取,開始了她的演員之路。

都說娛樂圈是個大染缸,但劉天仙進入娛樂圈後,因為媽媽總是伴其左右。

對她的生活、工作嚴加管理,讓她多少避免了一些不良風氣。

劉媽媽早年間是做過演員的,所以,對於演戲方面的心得體會總是不遺餘力的灌輸給女兒。

同時,像在劇組裡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去避免有心之人的“迫害”她也在一旁極力的管制。

她對女兒很嚴格,小到喝水吃飯一一打點,大到溝通劇組拿角色。

劉天仙被保護的就像一朵嬌貴的蘭花。

可是,過度的保護和嚴格的教育也引來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與人相處,比如抗壓能力不行。

就像今天這場戲,很簡單的一場戲,只涉及到一個表情的變化。

但她愣生生是給演出了大戲的感覺,連續NG七八遍。

前面三四次導演李國力還能耐心的跟她講戲,但到後面就直接擺爛了。

沒法說,說了也還是這樣!

而在劉天仙這邊的感覺就是,前兩次沒演好,第三次心態就不行了。

再加上李國力的擺爛,她心態直接崩塌。

而周圍的工作人員也在旁邊拿著機器等待,諾大的劇組就等她一個人過戲。

這要是放在群演身上,恐怕早就被導演罵,被工作人員白眼相待。

這份壓力是巨大的,她心裡越慌亂,心態越不行,效果就越出不來。

導演確實是有講戲和導戲的職責,但肯定不會一直哄著一個小女孩演戲。

所以,程臣才會提出中場休息,一方面讓劉天仙稍微緩和一下。

另一方面,給她鼓勵,用溫和的態度去慢慢引導她。

其實這就跟教育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父母常常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乾脆不給他玩耍的時間。

同時也會因為孩子的智商低或者學習成績而失望。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有自信,他們自然會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全心全意去學習。

像劉天仙這樣幾乎被母親手把手教育,再輔之以嚴苛的學習方法。

如果是面對同樣套路的問題,她肯定會解答。

但一經變形或者稍微有外部的壓力過來,她只會茫然無措的應對。

畢竟她也只是個16歲的孩子,需要鼓勵和引導以及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