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臣贊同的點了點頭,他跟侯永在魔都的時候,就經常看見侯永在住的地方里,把其中一面牆清理乾淨。

再把劇本全撕開,一集一集、一張一張地掛在牆上。

每天回去後就是順臺詞,先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再琢磨如何把臺詞處理好。

到了拍攝現場再根據導演的要求進行微調。

雖說程臣記憶裡超強不必如此,但侯永這份對戲的態度就值得他學習。

說著,程臣便掏出劇本,學著侯永很沒形象的蹲在地上研究劇本。

……

演員對戲真誠,導演對戲也很尊重。

服化道方面都很用心暫且不提。

像劇中陳壽亭不惜重金購買世界上最先進的印染裝置。

為此劇組不僅購淘到了當年的印染機器。

還從魔都請來師傅每天檢測、保養、維修,再現了當年先進的流水線和印染全過程。

《大染坊》講的不僅僅是陳壽亭的個人傳奇,折射的更是華夏近代民族工業的縮影。

為了再現當年工業印染的場景,劇組精心搭建了染房、辦公室、賬房等場景。

據說,當時《泰坦尼克號》的製片人都稱讚這個棚是“亞洲第一棚”。

就連染坊這一特殊場景中蒸汽繚繞迷迷濛濛的感覺,都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

讓人感覺不僅是人物活在故事之中,觀眾也猶如置身其中。

這樣的劇不活簡直沒有天理。

“好,準備!”

導演汪文傑坐在回監視器前,大聲道。

“攝像可以!”

“收音可以!”

“燈光可以!

“道具可以!”

“開機!”

程臣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在周村的第一場戲。

這場戲大致劇情是:

盧老爺受新思想的影響,派自己去外國學過印染的兒子盧家駒(程臣)在青市買了一個染廠,取名大華。

此時的陳壽亭因為折服土匪,而在周村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