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染坊》開啟了魯省新世紀綻放的序幕。

而《大染坊續》也就是大染坊的第二部撲街後,魯省廣播電視臺也開始走下坡路,漸漸落下帷幕。

這樣一看就比較有意思了。

當然,《大染坊續》是多家公司聯合出品,只不過由魯省廣播電視臺旗下的龍視天下領銜而已。

該劇在《大染坊》播出的13後也就是2016年播出。

除了保留侯永演的陳壽亭外,原本出彩的配角全部換掉,而《大染坊》原創作者兼編劇陳桀老師的去世也是該劇撲街的重點。

《大染坊》故事背景豐富,人物情感豐滿,幾乎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獨特的個性。

特別是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散發出了濃厚的社會色彩。

畢竟這部劇是陳桀老師爺爺的故事,對於歷史的把握和人物的刻畫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續集失去了這樣一個靈魂人物,再加上導演汪文傑的退出,整個劇便成了一個借力ip的空殼。

在某些細節上處理上,續集遠遠不如原劇的。

例如在對陳壽亭的稱呼上:

《大染坊》中,老吳叫的陳壽亭是掌櫃的,采芹對其稱呼為六哥。

但是到續集中,老吳叫大掌櫃的,采芹則稱呼其“壽亭“。

倒不是說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現實時間雖然過去了13年,但續集還是接著原片結局的1937年開始。

稱呼不該如此變化。

僅僅是從這個細節部分就足以證明續集的導演並未仔細研究原劇。

而如果這部續集不借力,就影片效果是屬於一般級別的。

但是因為借力,觀眾們無形中提高了對它的要求,這也就造成了剛播出不久,觀眾就反饋極差的現象。

要知道觀眾們對這部劇的期待是非常大的,而且是會將其與原劇進行對比後再評價的。

這樣的劇有很多,比如大熱劇《琅琊榜》的續集《風起長林》也被觀眾噴的體無完膚,這是導演孔生都無法拯救的場面。

……

說完時間線延續拍攝續集的可能性後,程臣又迴歸到劇情本身,這部劇以商戰為外衣,家國情懷為內涵。

但劇情卻像極了後世的網路爽文男主,從一個乞丐被染坊的掌櫃收作義子,從此如同開了外掛,美人、金錢、地位隨之而來。

爽點便是主角數次面臨不可能挑戰的難題,最終都一一化解,如:

偷偷學到囂張跋扈不把家主放在眼裡的染布老師傅的壓箱秘技,最終開除老師傅。

把事業做到了鎮子第一,還娶了東家的女兒。

再比如干翻領先自己數倍身價的元亨染廠的孫明祖等。

按照程臣的說法,古往今來的小說都可以用這套模板,當然《活著》除外。

程臣至今都想不明白,餘華老師到底是怎麼做到把“自己”和“作品”分的那麼開,書跟人居然毫不沾邊。

作者本人有多幽默,他的作品就有悲慘。

能做到把史鐵生老師弄到守門員的位置,這人得有多可惡!

不愧是靠《活著》活著的喜劇人作家!

程臣採用後世的理解說法,雖說不能讓汪文傑完全理會“爽文”這個詞。

但自古以來文學都是想通的,程臣只舉了幾個例子,汪導便get到了他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