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設了學堂,從小規範孩子們一言一行,正好現在學堂學習儒聖語錄,兩位若是無事不妨一起學習?”儒修邀請江離和白宏圖。

“好。”

……

三人還未踏入學堂,就聽見學子的朗朗讀書聲。

“儒聖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子們聚精會神的重複念這一句,老師拿著捲尺,在講臺上搖頭晃腦,沉醉其中。

三人沒有打擾老師講課,坐在最後一排。

“好,大家念得非常好,儒聖之言,當要反覆背誦,方能理解其中含義,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加,會對儒聖之言有新的感悟,老朽今年三百歲,讀了三百年儒聖語錄,至今仍有新體會,感慨儒聖之智深似汪洋。”

“你們現在只需要理解淺層次含義就好,比如這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比如說人家不知道你,但你卻不生氣,這才是君子要做到的。”

“修士這一生,求得是成仙問道,功名利祿,君子雖也追求名氣和修為,但在追求這些的前提是要有‘德’,無德而有名氣,只能是惡名,無德而有修為,就是為禍一方的修士。”

“舉個例項,剛才進來三個人裡面的中間的那個,對,就是你。”王師指著江離。

“你應該是新加入君子會的成員,你叫什麼名字,看看別人知道你嗎,你又會不會因沒有名氣而生氣?”

江離起立,想了想,打算實話實說:“我叫江離。”

老師點頭:“好,請問你們誰認識江……等會,你叫江離?!”

你怎麼不說你叫白宏圖呢?

“旁邊那個,你叫什麼?”

“我叫白宏圖。”

老師覺得這課講不下去了,誰有最名你們說是誰,有本事你們說你們叫玉隱!

儒修見狀打圓場:“王師見諒,這兩位新加入的兄臺喜歡開玩笑。”

王師擺手,表示不在意:“我們繼續學習儒聖語錄。”

“儒聖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江離和白宏圖看了看對方,開始反省自己。

王師見兩人安靜下來,十分滿意,繼續講到:“儒聖又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儒聖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

“比如我問你們,市面上有許多版本的《江人皇傳》,但你們知道江人皇和白宏圖宗主第一次是在哪裡認識的嗎?”

“劍冢。”白宏圖秒答。

“……再問個問題,當江人皇打敗白宏圖,成為唯一的人皇候選時,老人皇對江人皇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幸虧有你,不然就讓白宏圖當人皇了。”江離秒答。

“化神期中的化神是什麼意思?”

“化萬物為心中神。”

“合體期要如何做到三者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