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大概說一下,梟王的部下構成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他的嫡系,當年他分封的時候從府邸帶出去的。

一部分是他到封地之後自己重金招募的亡命之徒。

一部分是他每到一個城池就砸監牢,放出來的犯人。

除了嫡系,其他人做事極端,沒有底線。

咱們今晚必須走,而且得快馬加鞭,至少逃出去300裡才能喘口氣。

當今的大黎朝,四方割據,南邊是梟王的天下,東邊是秦王的大本營,西邊是晉王的地盤,中間那一塊和北面是燕王主宰。

梟王名副其實,為人殘暴,生性嗜殺,第一個排除他。

秦王陰柔,愛坑降。

坑降不祥,所以他也不能選。

晉王勤政愛民,是個好王爺,但他有個短板,打從孃胎裡就得了一種弱症,恐天不假年。

如果他哪天兩腿一蹬,晉地必然大亂,咱們還得逃荒,所以也不能選他。

最後一個是燕王,他和晉王一樣勤政,體恤百姓。

燕地挨著國門,燕王馬上治天下,上陣守國門,常年騎射的人身體差不了,所以最後這個選擇是咱們最好的選擇。

從這裡到燕地,有三條路。

中路不通,因為秦王那狗東西放水淹了一座城池,形成了孤島,阻截來往船隻。

東路是秦王的地盤,那邊連年征戰死了不少人,過去就會被拉壯丁。

咱們只能往西路走,那邊偏僻荒涼,相對比較安全,晉王也算仁厚之人,不會刁難逃荒之民。

穿過西路去北邊,在燕王的封地津門那一帶落腳。”

南珂聽得稀裡糊塗的,下意識的看向米南嘉。

米南嘉大抵明白了米文彥的意思,他們現在在東南,相當於前世的福建一帶。

津門是前世的天津,晉王的封地在山西一帶。

中路好幾個省都是魚米之鄉,放水淹城就可以形成孤島。

不能走東路,那就只能往南粵方向,從嶺西經過滇南,繞道吐蕃,過伊犁,途徑隴右進入塞北,轉道晉地,到達燕趙,津門。

這是最靠西的走法,而且相當荒涼偏僻,要穿過不少少數民族聚居地,不知道吐蕃有沒有鬧獨立……

大黎朝是架空出來的,跟以前的朝代區別大不大,疆土領域是否相同都不得而知。

資訊不對等,有點惱火。

米文彥突然想起書房有輿圖,一溜煙跑去拿過來,攤在桌子上,“這是我前年去京城時特意買的,大黎朝所有疆域都在上面。”

米南嘉、米南山、南珂三個腦袋一起湊上去,內心瘋狂吐槽。

這地圖也太糙了吧。

猛一瞧挺豐富,仔細一瞧其實啥也沒標出來。

疆域跟前世有出入,伊犁和吐蕃都不在版圖之內。

米文彥用羽毛筆圈了幾個地方,“這些不是淪陷區,就是在打仗,為了安全起見咱們儘量避開。”

米南嘉還想著把路線往中間挪一下,聽到這話徹底死心,還是貼著西川邊上穿過西海進隴右進入塞北,轉道晉地,到達燕趙津門。

她把逃荒線路告知大家。

米南山點點頭,這是最安全的路線。

南珂離開學校太久了好多東西都還給老師了,反應了一會兒才知道怎麼走。

米文彥暗暗給米南嘉點了個贊,“如果這樣走,那咱們的準備可能不夠。”

“確實不夠,沒有做冬天的準備。”米南嘉說著,人已經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