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冀州黃巾這種,席捲整個冀州的起義軍,裡邊士卒大多是以鄉,亭,裡為小團體。

基本上只要一個士卒聽到那則吹牛的話了,就代表他那一個裡的老鄉都知道這個了,一個裡的都知道了,就代表一個亭的都知道了。

每個人在說這則訊息的時候,都說要保密,但是每個人又都有分享欲,這玩意憋在心裡屬實難受。

可能在某次小解的時候,看著旁邊那小兄弟不如自己,決定給他點安慰,隨即,把這則訊息分享出去,然後在收穫一波震驚後,獲得肉體精神的雙重滿足...抖了一下,瞬間昇華了,人生就是這麼索然無味。

當初那個探子隨口吹出去的牛,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逐漸籠罩整個營地,整個營地都是這牛的陰影。

而此時張寶部的黃巾頭目還活在,推翻朝廷,從龍封侯,一頓吃兩顆蘿蔔的夢裡。

畢竟這種事只是底下人的無聊談資,誰想聽你們吹牛,俺們是高貴的未來侯爵,和你們這些泥腿子是有隔閡的,隔閡,懂不懂?

隨著夜晚的到來,整個營地今天格外安靜,晚上的巡邏任務格外搶手,因為巡邏這事,已經發生好多起鬥毆。

而此時的黃巾小頭頭,邊調解鬥毆,邊看著底下這群士卒在那搶巡邏任務,還在那感嘆,本大人真是領兵有方啊,這軍心,可用,這大事,必成。

某些以百曉通自稱的黃巾,甚至還在那做起了小買賣。

“咳咳,我有特殊的訊息渠道,我二大舅的三姑爺的隔壁鄰居是黃巾小頭目,據他說,今天晚上百萬漢軍就會強攻營寨啊,要想往巡邏隊插人,我有辦法,只是需要那麼稍微打點打點。

你們好好想想,咱們即使沒搶到巡邏任務的,也要想盡辦法在巡邏隊安插個自己同鄉啊,雖然巡邏是累了點,但是跑的快啊。

我熟讀聖賢書,書中曾記載,孔子周遊衛國的時候,得罪了小人,小人給衛君進了讒言,但因為孔子在皇宮巡邏隊有老鄉啊,這一有人通風報信,什麼事情都有了準備,立馬就不一樣了。

老鄉告訴孔子他們,你們的事發了,趕緊跑吧,孔子他們雖然不明白什麼事發了,但是他們選擇相信老鄉的話,連夜出逃,事後,看到身後那遠遠的追兵,孔子有感而發,“一步快,步步快啊。”

你們看,這就是加入巡邏隊的好處啊,到時候聽到什麼風吹草動,直接跑來通知,一起跑,只要咱們跑的比身邊人快,漢軍就追不上咱們。

此時不把你們身上那些錢花出去,換個保命符,難道還等把錢帶入棺材?

如果你死了,你在天上,看著別人娶你媳婦,打你兒子,你還不是毫無辦法?只能像你們村大黃一樣,無能狂怒,趁著現在有辦法還不趕緊報名。

想想這些,你還感覺錢有命重要麼,這還等什麼,報名啊,機會不多,錯過了,就去找閻王爺要下一次機會去吧。”

黃巾士卒們聽著上邊那人在那吐沫橫飛的宣傳,效果屬是不錯,畢竟可能不知道孔子是誰,但是知道自己婆娘和兒子不能受欺負啊。

出來參軍是為了什麼,不還是種地活不下去了,為了給家裡省一點口糧,出來博個富貴?博一搏,萬一單車變摩托呢,萬一封侯發財呢?

這博到最後發現,腳踏車沒了,連腳蹬子都沒給你留,這怎麼行?

我婆娘必須是我的,我兒子必須只有我能揍。

咱們同鄉湊湊,只要加入巡邏隊,咱們就穩了。

底下士卒在那議論紛紛,亂象以生,此時就算黃巾首領發現,也已經晚了,各種機緣巧合促成這種結果...這些商業鬼才,也算是導火線了,畢竟,經過他們這一宣傳,本來還半信半疑的黃巾,也開始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