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稱王(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此三件事下來,風雲商的小朝廷便算是初步形成了。也不能怪風雲商非要在這個時候稱王,都是形勢所迫。
《鎮妖博物館》
大家跟著他乾的是造反的事情,危險的很,風雲商總得把福利給到位,而沖天大將軍的名號確實給不了太多的福利。風雲商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提高了,才可以去提高手下官民的位置。
而且至少未來三年之內,風雲商都是無法徹底消滅三王的,無法消滅三王他就不能稱帝,畢竟一旦稱了帝,他與朝天皇帝的身份地位便算是平等了,契約會不會繼續執行下去,就未曾可知了。
一直自稱沖天大將軍,風雲商是無所謂的,但是九州之地的百姓和官員是有所謂的,他們到底還算不算朝天國的子民。要是算的話,他們是光明正大造反了的;要是不算,風雲商也只是個將軍而已。不能這樣沒個說法啊,對民心不利。
稱王大典和立後大典之後,雲舒王國便沒了什麼大事,休養生息,默默壯大著自己的力量,等待著三年之後的戰爭。而在各級官員初步理順了自己手頭上的事務,統計好了雲舒王國的編戶齊民和土地所有之後,風雲商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擴軍了。
以原先的七軍為基礎,風雲商總計擴大到了十四軍,每軍七萬人,新增七軍分別為:機設軍、神騎軍、沉虛軍、華梧軍、西陽軍、蒼桐軍、唬吳軍。芒碭軍與齊豫軍改稱淴浴軍和關山軍。
以各州命名的九軍分別駐守在名字對應的那一州,溧陽軍駐守在溧陽州,配軍駐守在配軍,依次類推。
虎符分別掌握在統軍將軍和州尉的手裡,只有風雲商下達了王令之後,虎符才可以合併一處,調動七萬大軍。其餘時候,州尉和統兵將軍最多隻能各自調動一萬兵馬。
而東御諸軍目前則陳兵在蒼桐州一線,與三王一方對峙。原本的驍騎營更名為禁衛軍,擴孔至七萬人,負責拱衛王宮,確保王宮的安全。
也就說,實際上雲舒國一共有十五軍,只是禁衛軍常年守衛王宮,對外戰爭之中可以忽略不計。
十五軍之中,除了禁衛軍,其次特殊的就是機設軍了。機設軍不同於常規的兵種,裝備的都是楊雲在機設閣裡搗鼓出來的一些玩意,主要以改良後的大炮等為主。
風雲商本來是打算專門設立一支純騎兵軍的,只是雲舒國的軍馬不支援他再額外設立一支騎兵軍。
暫時除了姜如雪以外,風雲商沒有再娶的想法,幾個大臣上書請他擴充後宮的摺子也被留中了。
擴軍之後,自然是操練,這個有各軍的統兵將軍具體執行,如今的風雲商不用去操心這些了。軍需的器械也在打造之中,算上之前的儲備,最多兩三個月就可以打造出足夠十五軍使用的器械了。從鎧甲到兵刃都是上好的,沒有人敢在這個上面動什麼手腳。
除了這些,風雲商還下令籌備了三件大工程,修直道,修運河,興水利。
原本東部十七州都是有修好的直道,只是風家出事之後,新上任的三王只顧著爭權奪利,荒廢了對直道的維護。又經過戰爭的破壞,如今直道大多都已經殘破不堪了,需要重修。
其次便是水利,雲舒王國的河網不算稠密,而且大多的河流都是單獨的,不成體系。風雲商打算將九州之內的所有大河都透過運河連線起來,將九州的河流構成一張大的水網。
相對於陸路運輸,其實水路運輸更加便捷,快速。風雲商大興運河也是為三年後的戰爭做準備。
以上兩條都是風氏管理東部十七州的時候做過的事情,風雲商如今只是把這些事情重新拾起來而已。當然,也有些是風氏顧及自己的身份沒有做的,風雲商如今做了而已。但是修行水利就是風雲商自己的想法了
修運河是為了運輸,是為了戰爭,歸根結底還是風雲商這些統治者受益更大,對普通百姓的作用其實不是很大。
但是興修水利,是風雲商在走遍九州之後誕生的想法,對於百姓的益處也很大。
雲舒王國的農業算不上發達,百姓每年也只夠勉強果腹而已,若是遇到什麼災害便抓瞎了。
風雲商仔細觀察之後發現,農業落後的原因其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大多數地方都是因為灌溉困難導致的,兩個相鄰的村落為了用水而大打出手不在少數,平白死了很多人。
在胡德夫和伍佰等人的躥搓之下,風雲商便有了這個想法。
當然,風雲商也知道,這三件事都不是什麼小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沒有急於求成,捨本逐末,為了辦這三件事就耽誤了農事。一切都是在正常的勞役範圍之內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