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煙消雲散,塵埃落定(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作孽...本尊的確一時怨恨,溺死過幾位百姓,但那是他們咎由自取。十六年前,本尊暗暗發誓,不容任何人再染指夕湖!”
“一切的一切,皆是因為本尊太弱小了,往昔有仙士取水,今日有仙士御劍,本尊都攔不得。”
“只是本尊不明白。曾有天人教誨本尊要恪守本心。於是本尊從此捨己為人為百姓實現願望,卻落得如今這般下場,可笑至極。本尊想問,為何你們仙士就能打著行俠仗義的旗號隨心所欲?”
“天道何在?神靈何在?誰又在乎過本尊的存在?”如願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癲狂的吼叫著。
“我在乎。”礁石上那處失去屋頂的茅屋中輕輕傳來一聲話語。
成神阿仙順著瞧去。茅屋處,一人影被嘈雜的動靜驚醒,他抖落身上的茅草,站起身來看著有氣無力的如願,字字珠璣。
“如願,你本是天地有靈的化身,看似與人無異,實則天差地別。作為夕湖之靈,曾經的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當你與人間走的太近,便會沾染人性,變換命數。”
“記得你曾說過,曾有天人為你贈字如願。你可知如願二字,在天教中是戒語。與你理解的大錯特錯,捨己為人不是隨意的為百姓實現心願,而是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夕湖百姓所願萬千有善有惡,你可知這其中有多少是損人利己的願望呢?”
二十八歲的元塵抱著經書,來到奄奄一息的如願身前,“那位贈字的天人比我更在乎你,也更懂你。誕於天地之間的如願最開始一定是天真善良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誤入歧途的,所以那位天人才為你贈字如願。可你呢,忘記了教誨失去了本心,自以為是的離人間越來越近。”
聽聞此言的如願一時間難以接受,他回想著曾經的點點滴滴,悽然苦笑,淚水滑落,“不可能...不會的...難道是如願辜負了天人...不...不!”
“你與這人間每走近一分,因果便複雜一分。”元塵天人無比惋惜的嘆氣,“如願,你原本的命數不該如此。退一萬步,哪怕你做了再多善事作為因,也不能成為你隨意玩弄百姓性命的果。”
“在你眼裡,這夕湖之水是你的根本,但在百姓眼裡,湖水只是湖水罷了,渴了便能飲之,輕舟便能渡之,滅火便能取之。”
“十六年前天火之災降在通州,太御史李晚棠取十湖郡九湖之水覆滅天火,拯救黎民蒼生,這才是捨己為人。何來隨心所欲?捨己為人雖不分大小,但有時很難分清,因為每個人眼中的善惡都不相同。”
“所以莫要過於追求捨己為人,而是要恪守本心,不去損人利己,才是真正的如願。你終究是誕於天地之間的生靈,這一趟人間煙火沾染了太多因果,無法看透的你落得這般下場,可悲可嘆。”
元塵天人一字一句讓如願悔不當初,怨恨只會帶來更深的傷痛,如願半躺在冰涼的礁石上,望著今夜的皓月當空,恍惚之間他好像看到了當年第一次來到桃夕寺的自己,滿是好奇,天真善良。
一位小女孩疑惑的看著他,奶聲奶氣的問道,“你是誰呀?”
“真是懷念那些美好的日子...元天人,你終於參悟了天書...”如願放下了怨恨,他看著一臉悲憫的元塵,眼神漸漸渙散,“還好當年,我沒取你性命...桃夕寺...顧湘天人...是如願辜負了你的諄諄教誨...如願罪有應得...”
如願雙鬢的魚鱗片片凋落,那雙金色的眼眸慢慢暗淡熄滅,隨後如願的身軀寸寸化為塵埃。一陣夜風吹過,將微塵帶去天邊,只留下一枚竹簡被輕風吹滾到成神腳下。
自此,夕湖野魅如願煙消雲散。
成神隨手撿起竹簡,上面刻著與那天寺碑亭類似的天書字元。不遠處,手持經書的元塵望向天際,送如願最後一程,“吉凶禍福,天運人寰。”
醒來以後的阿仙聽著幾人的言語,滿心糊塗。此刻恢復全盛狀態的她站起身來,瞧了眼身旁的成神又看了眼那個不停說教的乞丐男子,詢問道,“你是元塵?你還沒死啊?”
元塵聞言看向這兩位陌生的仙士。
十年前,如願讓他多活了一夜,元塵得以將來龍去脈告之父母,也算死而無憾。第二日如願來取元塵性命時,元塵說了一番話,讓如願留他至今。
拼死一搏的元塵看透了如願內心癲狂的掌控欲,“與其現在殺了我,你只能得到一具屍體。不如留著我,等到那餘甘記憶恢復從杏林回到夕湖鎮。那時,你不但可以看到那餘甘如何嚎啕大哭,滿心自責的備受煎熬,而且到時若我再出現,你猜她會說些什麼?”
“有趣!她會說些什麼?”上鉤的如願恨不得現在就知道,元塵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到時候自便知曉。”
“你想騙本尊?”如願又問,“萬一那餘甘恢復記憶,卻不回來呢?”“我覺得她一定會回來,她若一生不回,那你豈不是什麼也看不到。再說你隨時可取我性命,我的生死不全在你的掌握之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