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執陽對於巨龍陣和趙王陵之間存無聯絡有些好奇,但真要說兩者之間沒有太多關係,他也不會對巨龍陣心生半點兒失望。

皇權龍脈和風水龍脈,夜執陽更相信後者。

這就好比他之前蒐集冀省的陰陽龍脈,在搜尋皇權龍脈時,調查出了大新王朝開國皇帝王莽的老家,冀省邯鄲名縣,西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老家,冀省涿市大樹樓桑村等。

皇權龍脈以‘龍"當先,可是這個龍並非先天的天地龍氣,而是與皇權對應的天子真龍。說白了,如果不是這幾位皇帝的老家在這些縣域村域,這些地兒壓根兒和龍脈扯不上半點兒關係。

這是皇權龍脈,再一想,以地脈風水的發展歷史,也能佐證前兩者並沒有太多關係。

函夏國的風水文化是怎麼興起的?與先人的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

黃河作為函夏國的母親河,原始時代,函夏國的老祖宗們就生活在黃河沿岸附近,他們深知這個地方冬季寒冷多風,為了生存,他們就必須找一個北邊有山,在山的南坡做一個洞穴抵禦寒風的侵襲,在洞前面則希望有一條河流,這樣便於他們生活用水和農耕。

也就是說,原始時代,人們就對地理環境有著挑剔性的要求。

《爾雅》中有《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都是解釋地理現象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馬王堆出土了大漢的《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圖》,圖中也能清楚地表示出山脈、山簇、山峰、山谷、河流,並且比較精確。

漢代雖然有了豐富的相地知識,但畢竟還是缺乏科學性,人們對地理現象缺乏正確的認識,這種狀況就催化了專業風水學的誕生。

歷史上最先給風水下定義的是大晉時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這樣解釋道:「葬者乘生氣也。生氣、聚氣也,氣聚而後能生,不聚,則不能生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此後到了唐朝,風水學說大為盛行,包括易學的商眾思想、平衡陰陽,而到了大宋時代,又產生了好多易學家,風水文化的理論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一個高峰。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如趙王陵這樣,當時那些相墓的方士想的最多應該是哪兒有山有水,可以不用,但條件必須得匹配上。

「要是這麼來想,巨龍陣能夠儲存下來,還真得多虧那些趙王沒把臥龍崗給挖了。」

緩緩放下手中這本《邯鄲三陵地誌》,夜執陽似笑非笑道。

巨龍陣與周圍王陵這兩條線,他也就不打算強行將他們繫到一起了。

不知不覺中,圖書館的窗外已是燈火通明,聽到一樓老大爺的吆喝聲,夜執陽轉頭望向抬起頭的錢不庭與蕭姬,卻見二人無奈聳肩。

今日搜尋資料,並沒有發現什麼有用線索。

「讓他們先折騰去吧,明天我們再過來。」

青年一擺手,三人放回書籍後下樓而返,至於夜執陽所說的他們,秦省與冀省這些行走在暗處的大勢力自然都算。

……

查詢資料的時間過得枯燥而模糊,彈指間兩天過去。

第三日,入夜,從圖書館下來的夜執陽三人吃完飯之餘交流閱讀心得,無不苦笑。

關於三陵鄉姜窯村的歷史,各種資料介紹最多的共有四處。

一處是趙王陵,一處是桑園、一處是羅敷潭,最後一處並不是臥龍崗,而是龍神廟。

趙王陵不必多說,只要是對這個地兒瞭解的,就沒有不心動的,要夜執陽來想,這些陵墓恐怕早被歷朝歷代的野耗子挖成了篩盤。

羅敷潭與桑園是聯合景緻,羅敷潭擁有動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