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驪山之邪(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就是補天之神,你們偏要自詡天之子,這不明擺著這讓我來對你們縫縫補補,敲敲打打麼?
邪氣源頭真是如此?向來實事求是的考古青年不敢苟同。
不說周幽王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戲碼,將西周給演沒了,這事兒到底也不能怪罪在一個褒姒身上。
周幽王除外,和驪山不合的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以後繁多帝王來驪山狀況百出,要夜執陽來想,應該是這些帝王和當代的風水方士只看到驪山的明面風光,卻鮮少有人想到,一道沉睡在地下的龍氣,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已經將驪山的風水吞噬得十之七八。
這就是夜執陽解釋驪山之邪的說法:驪山風水共一石,始皇陵墓佔八鬥。
始皇陵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為函夏星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如何形容始皇陵的規模呢,用一組很簡單的資料來說,這座皇陵修建時間持續三十九年,共徵集七十二萬人力,陵墓近似方形,高七十六米,東西長三百四十五米,南北寬三百五十米,佔地約十二萬平方米。
這種佔地規模還是現代的測量資料,歷經兩千多年,如果陵墓沒有塌縮,陵墓規格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函夏國後世一直稱始皇陵是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帝王陵,但其實,這座函夏國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陵墓也被野耗子光顧過。
準確說,這群野耗子還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當年西楚霸王入關以後,率領他的三十萬大軍,就曾將始皇陵地表建築洗劫一空,這一洗還洗上勁兒了,連帶著地宮陵園都想開啟。
對了,兵馬俑坑之所以會重見天日,正是由於這位西楚霸王破壞了地宮的叢葬區,奈何地宮陵園中機關重重,楚軍傷亡慘重,西楚霸王大手一揮,這才作罷。
再往後說,王莽大新帝國時代,赤眉軍也光顧始皇陵了一次,魏晉時代,後趙的第三位帝王,石虎也曾來始皇陵轉悠一趟陵,大唐末期黃巢起義,風雨飄零的始皇陵再一次遭到了大規模破壞,如此一來,驪山北麓的始皇陵地表建築早已不復存在,連叢葬區也被破壞殆盡。
現如今,偌大始皇陵唯有地宮陵園未曾徹底發掘,文物部和考古學會說是在意輿論看法,不想讓這位函夏國的第一位皇帝在死後兩千年還飽受打擾,可夜執陽心裡門兒清,始皇陵地宮陵園機關重重,考古人員可不能保證密集連片的機關都處於失效狀態。
真要是為考古捐軀,九成九的工作人員情願在家待著。
另一方面,始皇陵一存便是兩千多年,依風水來說,與當年魚池改道密不可分。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