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話,蟊賊一籮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卡爾從卷宗影印件上的“倉庫在職員工表”裡,圈出幾個人名,“這幾位,著重調查家庭、交友、婚配、戀愛狀況和近期錢財出入。”
“正調查所有內部人員的財產狀況和家庭社會關係,還需要時間,但探長為什麼,僅從名單上,就懷疑這幾個人呢?”跑腿專業戶肯恩問。
“他們都是九五、零零後,很年輕,”卡爾指著幻燈片上,正好放出懷疑名單上其中一人的證詞――20歲的小夥子,職責是後圍巡邏。
“很年輕有問題嗎?我也很年輕。”腿腳利索的肯恩提出疑問。
老禿雷吐槽道:“很年輕,就意味著容易相信別人,防心不重,被旁敲側擊,就洩露工作內容,尤其對著酒吧裡的漂亮姑娘,恨不得祖宗十八代都交代清楚!”
“哈哈……”兩個中年探員哈哈大笑,調侃肯恩:“小子!你跟異調局那個話很多的逗比高個兒小子走得很近,你們都很‘年輕’哈哈……”
肯恩也笑,氣氛特別好。
雷蒙德組每個人,都和善熱情,卡爾喜歡跟他們合作。
不像老憤青奧凱尼利亞探長組,整個組都是老古板硬脾氣――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雷叔說得沒錯,很多特別年輕且社會資歷不多的小夥子,容易受矇騙、被套話,雖然不排除內部人員辭職後串通外人作案嫌疑,但內部人員供詞,都說不認識監控上四個賊,賊又明顯不熟悉倉庫佈局,如果人員調動和在職人員社會家庭關係沒有異常,可以從交友不慎方面入手。”卡爾分析道。
“當然考慮過這一點,但無數種可能當中,你為什麼單獨強調這個可能姓呢?”老禿雷摸著禿頂腦袋,問。
“直覺,有依據的直覺。”
雖然“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舊觀點卡爾並不贊同,但這幾個畫重點的巡邏員、倉管員太年輕了,幾乎是以孩子的身份參加到社會上――18歲的2人、19歲的1人,20歲和21歲竟有5人,這是個大空門,賊人完全有機可趁,“這些95後00後,幾乎都是家裡有人在化學廠、倉庫、稀有金屬實驗室工作,所以就近安排在單位上班。”
“這也是我們減輕對他們懷疑的原因之一,家裡有長輩把關管著,怎麼也比公聘進來的強。”老禿雷道。
“但現在網路發達,許多年輕一代交友方式,從身邊距離近的人,轉變成網際網路上三觀一致的人,血緣關係和同學、鄰居已不是他們交友範圍,甚至會厭惡這種熟人圈子,在網路上比如說遊戲、飛信群等交友網站群組,尋找志同道合的人,聊得來的,就有機可乘。”
卡爾前陣子,看過他的母校仲亞警校名譽教授、司法部科學局行為調查組負責人發表的研究報告,多半少年犯和年輕人犯罪,都有網路交友不慎的影子。
現在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富裕,開始重視教育,教育內卷的大時代背景下,因兒時期虐待,導致長大後心理精神問題犯罪雖說沒有絕跡,但佔比例很少了。
大多數少年犯和年輕人犯罪,都有交友不慎的痕跡。
“也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是犯罪,只是無意中,洩露了倉庫佈局、換班時間時長、結構、內部人員等資訊,或者說了什麼,被賊人推斷出來,所以他們自己也被矇在鼓裡,談話傳喚取供詞,問不出任何端倪。”
眾人點頭,覺得這說法行得通。
老禿雷頷首,道:“再約談吧,從他們這幾個月新交的朋友,網上、聊天軟體和交友軟體上新結識的人,或者有沒有條件特別優秀的異姓靠近他們。”
副組長指了幾個年輕探員,指派任務:“明天你們幾個安排約談,卡爾,真正要你看的是監控,有幾個地方特別奇怪,我們至今沒辦法解釋得通,考慮到嫌疑人之一是36失蹤案倖存者,這裡面肯定跟特異超能有關。”
“咔噠”一聲,監控錄影資料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