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話,主觀盲區的繭房(第2/2頁)
章節報錯
開會前翻完卷宗,他注意到一個巨大的漏洞――罪犯在網路上玩文字遊戲,我方卻沒有旗鼓相當的專業人士到場。
光從網路技術、痕檢、鑑證、鋪天蓋地的監控等現在刑偵技術入手,沒有古早刑偵科學者的身影。
各位探長、組長無疑辦案經驗豐富。
追捕和緝兇手法無可挑剔,能用的都用上了,也對黑兜帽五人團伙的各種捕風捉影訊息進行預測,推演下一步罪犯的行動。
這候17bXWX章汜。但大家靠經驗辦案,難免陷入各自主觀盲區的繭房。
不是卡爾貶低其它探長,而是卡爾一直謙虛地承認,人類很難克服經驗帶來的自信膨脹的毛病。
幾千年前有一位人類智者也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他叫孔子。
人類大腦傾向於用現有知識儲備解決問題;
其次是克服惰姓,用發散思維思考新思路;
最後才求諸外界干擾。
司法部雖然有犯罪科學組,但辦案多年的探長們,自詡在體制內和犯罪分子打交道足夠深入,對紙上談兵的“學者”、“科學家們”並不感冒。
即使偶見犯罪科學組幫助破案的新聞。
大多探長並不依賴犯罪心理學專家、犯罪行為學專家的――大學都學過理論知識,辦案實踐結合印證。
除了覺得古早刑偵技術神奇不靠譜外,還因為科學組的研究過於理論化,都是基於過往資料統計。
可卡爾覺得,現代刑偵辦案分類越來越細,許多刑事偵查早已自立門戶,如經濟類的經偵科。
大家在各自領域深耕,遠遠不如古早專家們對大量、多種類犯罪分子的知識面廣闊。
“嗯,你說說你的想法。”
刀疤局長喜怒難辨道。
顯然也覺得,在座各位探長加起來,辦案經驗超過150年。
以實踐理論相結合的科學組,難道還能做出更有效的判斷?
“殺人帖子和犯罪召集令,一定存在某種有規律的模式,只要他們是人,就算是好幾個,也能透過用語習慣、句子敘述方式等,推匯出我們看不見的資訊,我覺得,還是請科學組吧。”
卡爾言簡意賅,說了等於沒說。
總不能讓他大肆吹捧犯罪心理學和犯罪行為研究科學的好,這會讓其他探長不舒服――老江湖老油條,哪個不帶點隱形的自負?
但刑偵人員看到的,大多是表面因素:作案動機、手法等。
科學組研究的,是無數罪大惡極犯罪者的心裡歷程、行為模式,追溯到童年經歷、家庭背景……
疊加大資料很籠統,但最有說服力。
卡爾至今還記得,在仲亞警校,他的刑偵科學老教授演示了很多案例――在先進刑偵科學技術沒發展起來的七八十年代,古早刑偵技術的犯罪心理行為研究,在破案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在痕跡學和生化檢驗科學發展突飛猛進,犯罪心理和行為科學,火速退出舞臺,退居二線,更多被當成理論教學,在刑警早期學習裡作為基礎。
制大制梟。而探員們透過實踐辦案,得到的經驗,在往後刑偵生涯裡更為有用,便逐漸淡忘理論知識……
“嗯,儘快讓科學組的老教授進來。”刀疤局長點頭。
而後,每個負責人共享了案件疑難點,一起分析、統一了辦案方向――
鑑於引起巨大的社會恐慌和聯邦大統領府的高度重視,之後偵查重心,主要以蹲守和預防為主。
先按住黑兜帽五人團伙的作案勢頭,等他們黔驢技窮,再慢慢泡製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