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上還有是囤兵們搭建的高臺,整個營地上有幾十個,平均約為十米高。

可以用來瞭望全場,和用旗語下發命令。

丁毅爬上頂部,用望遠鏡觀察四方。

雙方很有默契的把戰場選在盧溝河附近,但具體在那打,估計李自成現在也在想。

丁毅的兵馬在河南岸,連營十幾裡,各部從東往西陣列在黃村四周。

此時軍士們都已經出營,並列隊,但為節省體力,各部都是坐在地上,等待戰鬥命令。

這點丁毅很人性化,不要求還沒打戰,兵士們就一個個站的筆直。

因為他們現在幾乎全軍人人帶鐵甲,沉重的鐵甲穿在身上,老是站著都耗廢體力。

丁毅的主力騎兵,張經和袁有才都沒來。

但他的部下人人帶馬,個個都等於是騎兵,更有周光寶的騎兵一直跟著他。

現在排在一線中間的大概是三萬銃兵,這是丁毅決戰的主力。

然後有兩萬五千騎兵,有兩萬人人雙銃,在左右兩翼。另五千都是冷兵器為主的為預備隊。

另有一萬多長槍兵,和三萬拿著刀槍的囤兵,在銃兵身後。

還有一萬多炮兵都用大車拉著一字排開圍繞在他們的各大營後面,將近一千門6磅和12磅的火炮在那擺著。

整個大陣分成六塊,非常明顯。

丁毅甚至覺的打崩李自成都用不著炮兵。

但為了減少傷亡,最快時間打敗李自成,丁毅還是得讓他見識一下,這個世界最厲害的炮陣。

此時的李自成,肯定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火炮,更沒有想到對面會有這麼多火炮。

李自成全軍今天清晨出城,然後在盧溝河以北排開大陣。

到現在還有沒有排好。

從望遠鏡看,他的兵馬一半是騎兵,一半是步營。

他進京時人人帶馬,也是十幾萬騎兵進京。

但有部兵馬和丁毅一樣,是騎馬的步兵。

所以他最後帶去山海關的是六萬精騎,也就是說他老營和精銳騎兵大概在六萬左右。

之前丁毅一路橫推,李自成好多兵馬逃向京城,他重新集結,又得到馬步營十六萬。

這些不是精銳的馬軍,李自成放在最前線,然後是步兵近十萬,最後是精銳的六萬騎兵。

農民軍打仗一向如此,以前他精銳不多時,前面的步兵可能都是老弱百姓,用來消耗官軍火炮。

現在他帶來的幾乎全是戰兵,依然把步兵放在最前,精銳放最後。

這套對其他官軍有用,但對丁毅來說,簡直就是送人頭。

丁毅現在考慮的不是如何擊敗他,而是如何堵住李自城,不讓他的精銳馬兵跑掉。

李自成馬兵精銳都在最後,戰場上一旦大敗,肯定扭頭就跑。

但這次就算他人馬跑的掉,七千多萬銀子肯定跑不掉。

丁毅看了一會,李自成的兵馬還在列隊,必竟三十多萬人的戰場實在巨大,雙方有條河隔著,李自成也不急不慢的在慢慢佈置。

看了會後,丁毅走下高塔。

大部份諸將已經回營,只有周光寶,陳有時,肖永秋三人還留在下面。

“王爺。”三人再次圍上來。

“你猜,李自成會選擇在那打?”丁毅問。

三人相互看了眼,最後周光寶和肖永秋看向陳有時。

陳有時也不客氣,率先道:“李自成兵馬眾多,定要選擇寬闊地帶。”

“他大軍離盧溝河比我們近,卻不過盧溝橋,要麼就是等我們過橋,然後半渡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