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早安排在營中的群演開始出聲。

“有餉嗎?沒餉誰願意拼命。”

就是就是,頓時下面一片喧鬧,很多人紛紛開口。

有人甚至說有餉也不能打,和建奴打必死,他們無敵的。

“都別吵。”邊上有人大聲鎮住他們。

“此次本鎮將改制,營兵分為三種。”

“一為戰兵,普通兵士,每月發銀一兩,實發不克扣,全部都是到手的。”

譁,人群微微有點激動,但也只是微微而已,這些錢實在不多。

“戰兵只訓練,不幹活,每天提供三餐,經常有魚有肉,每月實拿到手,一兩銀,有戰另賞。”

軍營包吃,那這餉銀還算可以。

有人動心了。

“隊長多少?”人群中有人問。

“每月四兩。”

“把總呢?”

“月六兩。”

“真的不克扣?”

“誰剋扣誰是孫子,斬他孃的。”

“特孃的,和韃子拼了。”有大漢站出來,看他的衣服,像是把總。

“我也幹了。”又有人站出來。

然後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

邊上把站出來的人,拉到一邊,有些人看起來就是老兵油子,還有個千總大肚便便,油光粉面的,一看就不像能打仗的,都先拉到另一邊再說。

等把第一批戰兵分出來後,徐敷奏這邊又叫:“戰兵也不是你們想當就當的,若考核不合格,通不過訓練,還會打回來。”

現場一片噓聲。

接著再繼續。

另選囤兵,種田煮鹽,包吃,同樣每人每月五錢銀,但囤田和煮鹽的產出,都歸朝廷(其實是丁毅)。

牛和種子工具,也全由朝廷提供。

農閒和不煮鹽時,需參加訓練。(就是每年抽幾個月訓練他們。)

馬上又有人問,如果天災收成不好,沒有產量呢?

徐道:“一樣發銀,種多少,交多少。”

“把總多少?”有人又問。

“囤兵皆是五錢,不論品級。”

“有魚有肉不?”

“魚肉較少,不如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