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這樣造出來的船更加的耐用。

如果需要打海戰,丁毅現在的方式,一年一艘是最好的。

但現在不需要打海戰,用阿瑟的方式是最好的,也是最省錢省材料的。

丁毅仔細想了想,現階段他的水師已經是亞洲最強。

雖然兵力和戰船還沒有鄭芝龍多,但是僅三級戰列艦已經有大員六艘,濟州島一艘,旅順兩艘,共九艘,千料福船三十多艘。

就這批戰船的實力加起來,比當年四個荷蘭駐臺兵馬還強。

鄭芝龍打一個荷蘭人,動員全部戰船,加明軍其他水師,還讓荷蘭人跑了。

現在丁毅和他打,丁毅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勝算。

當然,丁毅現在也沒打算和他打。

這幾年大夥各賺各的,互不侵犯,還算平安無事。

在沒有掃平滿清之前,丁毅肯定不願意兩線開仗,浪費自己時間和精力。

再算算大明好像到四年後才能滅亡,那這三級戰列艦也不著急造。

“好,就用阿瑟的方式。”丁毅很快決定,用阿瑟說的新方法來造船。

這樣三四年內可能沒有三級戰列艦出來,但是四年之後,突然一下子冒出四五艘,豈不是更爽?

而且那時出來的戰船,最少都能用十年,二十年以上,絕對節省。

阿瑟大喜,沒想到明人這麼信任他,而徐治這個漢人船匠大師傅,也在點頭,好像覺的阿瑟這種方式,的確比他們的要好。

當然,這種方式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更多的船塢。

造唄,再造船塢,多造幾個,好在這邊開始就造了三個船塢,現在就能邊造船邊用。

許爾顯這時笑道:“這樣三四年後才能見到新的戰列艦啦,真是心癢啊。”

姚新漢微笑:“這幾年海上也沒什麼對手,正好養精蓄銳,積蓄力量。”

丁毅也覺的這樣挺好,要不然大員每年出產一艘戰列艦,鄭芝龍龍看到不知會怎麼想。

這幾年他往福建派細作,鄭芝龍也沒少往這邊派。

丁毅雖然防守極嚴,但肯定沒用。

必竟他們可以用移民的方式混進來,想必鄭芝龍現在也知道丁毅這邊正在拼命造船。

現在這種方式,是四年之後,突然出現幾艘,並且是後面連綿不斷的出現。

總體效率是絕對提升很多的。

因為一艘船下水後,後面馬上可以有新的龍骨替代起來,形成流水線的不停出現。

而這種方式並不是什麼國家都可以做到,荷蘭人也未必能做到,這對工匠和工人數量,材料準備有極大的要求。

丁毅去年的旅順大學,有三個班是船匠班,畢業一百四十人就等於多了一百四十個船匠,又從大明,日本,朝鮮,想方設法找了一百多人,全年就多了兩百多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