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加餉一千六百萬(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澤清上次指到命令去救援濟南,藉口從馬上摔傷,駐兵臨清不動,事後濟南被破,大明死傷無數。
事後,崇禎想找他和祖寬麻煩,找個藉口,讓兩人去濟南議災事救濟事務。
祖寬這二貨還真去了,他是援剿總兵,沒有駐地,當時朝廷讓他的兵馬塹駐德州,由當地補給糧餉。
祖寬不知是忘了老前輩袁崇煥的事,還是急著補糧餉,留下大部兵馬後,帶著一些家丁前往濟南。
劉澤清才沒那麼傻,依然說腿傷沒好,我派人替我去議事。
結果祖寬一去就被抓了,然後被砍。
劉澤清的人嚇的半死,但沒事,劉澤清手上有兵,崇禎不敢動他,又放了回去。
為了給點劉澤清眼色看看,朝廷決定下旨,調劉澤清為兗州總兵,王衛忠為山東總兵,讓王衛忠駐守臨清。
王衛忠兵馬精銳,曾和清兵血戰大勝,劉澤清當然不敢懶在那,直接移駐兗州。
兗州總兵又叫東兗總兵,最早是天啟二年,徐鴻儒起義主要在兗州境內活動,山東撫臣趙彥上奏說明兗州的戰略位置很重要,朝廷便增設東兗總兵,當時以都督同知楊肇基為首任東兗總兵,但才一年左右,楊肇基改任登萊總兵,便把東兗總兵給栽了。
這次藉著移鎮的機會,兵部尚書楊嗣昌獻議,讓劉澤清駐節兗州,用以牽制丁毅。
兩人都是不聽話的總兵,且都握有重兵,都放在山東,讓他們狗咬狗,崇禎附議,大為讚許。
這樣的話,現在山東境內有點亂,僅總兵就有三個,山東總兵王衛忠駐節臨清,登萊總兵丁毅駐節登州,兗州總兵劉澤清駐節兗州。
當然,明末總兵不值錢,滿天都是,這也沒什麼,可崇禎把劉澤清放在丁毅身邊,就有點噁心兩人,劉澤清肯定被崇禎噁心了下,但丁毅眼裡那會有這劉澤清,根本沒把這兗州總兵當會事。
七月中旬,崇禎在王承恩回來後,召叢集臣議事。
有首輔、戶部尚書薛國觀,輔臣兵部尚書楊嗣昌,吏部尚書莊欽鄰,禮部尚書林欲楫,刑部尚書甄淑,工部尚書劉遵憲,左都御史鍾炌等。
此次議事比歷史上晚了一個月,除了議登萊和東江鎮的事外,更議了重要的加徵練餉之事。
崇禎與諸臣先議丁毅東江鎮。
沈世魁學劉元請辭,不肯任援剿總兵,要去德州,如何處之?
谷鵁
眾輔臣面面相覷,片刻之後,又是楊嗣昌建言:“那就讓其駐守天津,任天津總兵官。”
薛國觀馬上道:“馬爌何去?”
馬爌於六月剛剛任命為天津總兵官,歷史上一直駐守到崇禎十五年才移鎮甘肅。
人家剛到天津,屁鼓還沒坐熱,你要換掉?薛國觀肯定不同意。
楊嗣昌看了他一眼,道:“東江勢大,必要分而離之,若不給駐鎮,誰肯遷移?”
“朝廷當徐徐圖之,先沈世魁,再張經,後徐威,一個個把東江大將都移出來,以弱丁毅。”
有人道,這樣丁毅的兵馬豈不是駐到各地了?
楊嗣昌道,祖寬當年也是從祖大壽部下分出來的啊,王衛忠也是。
這次王衛忠就很聽話,說到那就到那,先德州,後濟南,最後血戰多爾袞,全軍死傷過半。
這些大將分出來後,時間一長,感受到自已做主,總比讓別人做主好?
他們一個個能鎮守一方,何必還要聽丁毅的?
再說離開丁毅遠了,丁毅如何給糧餉?如果要朝廷給糧餉,久而久之,就不成了我們朝廷的兵馬了嗎?
楊嗣昌說的有點道理,崇禎與諸臣商量一番,決定就這麼幹,先移一個沈世魁出來看看。
沒多久,換鎮聖旨又到皮島,沈世魁改任天津總兵官,駐節天津,沈世魁這次也是欣然前往。
接著朝廷又議加徵練餉之事。
因東事愈重,乃決策抽練各鎮精兵,復加徵“練餉”。
輔臣楊嗣昌定議:宣府、大同、山西、延綏(榆林)、寧夏、甘肅、固原、臨洮、遼東、薊鎮,及保定、畿輔、山東、河北各鎮兵由各總鎮、巡撫、總兵分練,東西策應,聞警即至。
於是有練餉之徵。初增剿餉,期以一年而止。餉盡而亂未平,詔徵其半。至是,督餉侍郎請全徵。帝慮失信,嗣昌曰,無傷也,加賦出於土田,土田盡歸有力家,百畝贈銀三四錢、稍抑兼併耳。於是剿餉之處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合遼餉、剿餉、練餉共增賦一千六百七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