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的意思是守好各地,堅壁清野,清兵定然會分兵四處掠奪,到時以眾擊寡,集中兵馬一路路的擊破清兵。

高起潛這人被清兵打怕了,一聽說還要和清兵野戰,當然不停的搖頭,咱們守好各城就好,為何要與清兵野戰?

楊嗣昌自然也是處處為難,但他表面上不會這麼說,還裝好心問,可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

盧象升想了想,道:“皮島丁毅部,能征善戰,多次打敗建奴,請調皮島兵馬來援。”

又道:“青州總兵王衛忠部,精銳敢戰。”能不能也召來。

楊嗣昌滿口答應,還說聖上另調了關寧軍過來,也歸你指揮。

盧象升當時還挺高興的,沒想到楊嗣昌答應的這麼爽快。

他出京回到營中後,左等右等,沒等到這些兵馬的反應。

反而有京城有訊息傳來,8月14日,皇太極兵發山海關,牽制遼西,朝廷要旅順兵馬攻蓋州,從遼東牽制皇太極。

又道,山東有藩王,要調青州兵馬護衛濟南。

而楊嗣昌答應的關寧軍,磨磨蹭蹭,走走停停。

盧象升以節制天下兵馬的名義,派人前去斥令各部加快速度,結果各部紛紛向他要糧。

這下盧象升明白了,楊嗣昌根本處處掣肘,故意和自己對著幹。

8月中旬,崇禎給盧象升犒賞銀一萬,由楊嗣昌代為送行。

9月盧象升帶兵到昌平,又讓太監送來內帑三萬兩,御馬一百匹,太僕寺馬一千匹。

此時,進京來援的關寧軍到了,當然,老規矩,祖大壽沒有親自來,派了祖寬頻了兵馬過來,另有薊鎮總兵陳國威部,密雲總兵唐通部,前屯衛總兵王廷臣部,玉田總兵曹變蛟部,山海關總兵馬科部,約計四萬大軍。

各部到了之後,都吵著要糧,要餉。

楊嗣昌很快從京師和各地為各部調來糧食,但盧象升發現,他的部得到的糧食最少,楊嗣昌還安慰盧象升,他們算客軍,你當年囤田這麼好,聖上令各地總兵都學你,你應該不缺糧吧。

谷鮐

10月,清兵一路兵馬經過高陽。

本來這次入關前,皇太極已經和諸將說過,不攻堅城,掠奪村落和小堡,搶錢搶糧搶人口。

但不知是誰告訴清兵,孫承宗在高陽。

孫承宗可是清兵的老苦主啊,當年在遼東大夥都是交過手的。

多爾袞大喜,當即下令兵馬圍攻高陽。

孫承宗這時已經76歲高齡,當即下令全家男子俱上城牆,帶領城中青壯兩千多人死守。

但多爾袞急於破城,下令兩天內不破城,斬前鋒先軍。

清兵前鋒奮不顧身,於次日上午便破攻高陽,活捉了孫承宗。

多爾袞知道捉了孫承宗,自然大喜,親自來勸降,被孫承宗拒絕。

多爾袞惱羞成怒,下令把他綁在馬後,活活拖死,然後將孫承宗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斬殺殆盡,孫家共有一百多人遇難,血流成河。

崇禎十一年清兵入關,大明朝京畿附近再次引起天下注目。

外面天翻地覆,皮島的丁毅在崇禎十一年還算比較安定。

去年從大員回來後,他基本就是旅順,皮島,登州三地來回跑跑,偶而會去濟州看看,全力囤田,練兵,養馬。

濟州島一年新囤五萬畝紅薯和土豆,配上糧米,麥豆,極大緩解了他的用糧。

雖然這時的紅薯還達不到後世幾千斤的產量,但最少五六百斤還是有的,而且產量比較穩定,且不怕嚴寒天氣,對種植環境要求也低,種植簡單,很多山地稍微平整之下後,也一樣能種,加上需要用到的勞力也少,皮島旅順也擴大了種植規模。

到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時,丁毅登州,皮島旅順加濟州三地紅薯和土豆玉米等面積已經超過十萬畝。

他的人口為旅順五十萬左右,濟州十一萬,登州要養的大概在七萬左右,共有六十八萬人要他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