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號召大夥學習大乾皇帝釋出的文章,我們浙江要根據大乾皇帝的指示,幹某某事。”

“總之就是開口大乾皇帝,閉口大乾皇帝。”

“拷。”陳永盛臉色泛紅,這特麼怎麼做的出?因為現在大乾上下還沒有哪個省的巡撫這麼幹過。

當年太祖丁毅在時,聲望這麼榮,下面也沒有人這麼幹啊。

“臉皮重要還是前程重要,陳大人你要好好想清楚,你別不信,開始可能各省的督撫總兵們會嘲笑你,但是用不了幾年,大夥都跟著學習你。”

“你真以為皇帝在意你的政績和能力?”丁毅冷笑:“皇帝在意的是你們的忠心。”

這句話讓陳永盛低頭沉思了好一會,這才是重點啊。

當晚兩人下樓的時候,下面的菜都涼了,阮氏又重熱了一下。

陳永盛很高興,還特意叫陳小苗開了瓶法國進口的紅酒,和丁毅喝了幾杯。

喝完幾杯後,陳永盛終於進入正題。

“丁毅你是有大才的。”

“你不應該待在錦衣衛,你有沒有考慮過出來為官?”

丁毅心中狂喜,他當然也不想呆在錦衣衛。

“不是說只有幹到千戶才能轉為地方官嗎?”丁毅疑惑的問。

“千戶以下也能轉,而且更方便,省內就能搞定,只要你願意,我去和林泰來說。”

丁毅小心翼翼的問:“能轉到何處?”

他也看看位置再說。

他現在在百戶所,管著近百人,相當於一個部門負責人,大權在握,日子還是挺舒服的。

“社正。”陳永盛道:“也是地方主官,杭州府內的社正是從八品,其他縣府的社正是正九品。”

“社正?”丁毅當然知道是什麼官,這還是他前世制定的。

社在周王朝時就有了,在元朝是比較流行,大明也在很多地方沿用。

到了大乾後,丁毅繼續改進。

簡單說,就是類似後世的街道辦,或居委會。

大明和大乾叫社。

大乾的社按街道分,一個社有大有小,最大的有數千戶甚至上萬戶,小的也近千戶,通常都在縣府之核心地帶。

社的主官叫社正,就相當於居委主任和街道辦主任。

陳永盛打算調任丁毅到仁和縣任社正。

杭州府有九縣,仁和縣、錢塘縣是杭州府最核心的兩個縣,基本佔據了後世杭州最核心地塊。

仁和縣下有九個鎮,四個社。

丁毅在仁和鎮幹過錦衣衛總旗,然後調到西湖百戶所,這兩個地方都在仁和縣地盤上。

現在陳永盛鎮還是讓他在仁和縣的運河社任社正。

運河社就是後世的拱墅區,在西湖北部,全社戶籍才一萬八千多戶,但加上外來人口,社內常住人口超過十萬,比很多縣的人都多。

社這個級別,比鎮小點,比村大點,但因為是杭州府的核心社,所以和鎮差不多。

丁毅聽完後,覺的這個運河社不錯。

陳永盛應該想了很久,重點考慮了丁毅的想法,才給他挑了這麼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