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孺哭了半天,最終還是接受了現實。

吳三桂在廣西呆了一年半,花費了大量的銀子,為丁毅訓練出十萬廣西兵。

之後,丁毅將把這十萬廣西兵分散到全國各地去駐守,其中有部分準備用在東南亞。

進入仁德元年(1646)年九月後,吳三桂的心情有點複雜。

因為不久前朝廷來了聖旨,要召集天下總兵到京城面聖。

從小道訊息來看,丁毅要開始大肆封賞功臣,同時確定全國總兵的分配。

之前的總兵分配都是為了穩定地方,為後繼量田清掃障礙。

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到仁德元年(1646年)九月,丁毅用了整整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這步,現在全國田地都已經重新丈量,並進入官紳一體納糧的步驟。

吳三桂心情複雜是,他在廣西乾的挺開心的,也見識了丁毅部下練兵的能力。

一年多的時間,把十萬廣西雜兵百姓,訓練的令行禁止,精銳無比。

他有點捨不得離開廣西了,但以他的估計,丁毅可能會調他走。

現在想這些也沒有用,無論如何,如今是大乾,還是要聽聖上的。

就在他胡思亂想時,外面有心腹部將吳國柱興沖沖跑進來:“總爺,桂林運了一船新餉銀,好傢伙,我聽說,桂林那邊,可以自制了。”

吳三桂一愣,然後狂喜,趕緊和吳國柱出門,快馬到了碼頭。

柳州這邊有官方驛水道,朝廷的所有物資可以從江南或京師沿水道一直到柳州,這也是丁毅要在這裡練兵的目的,將來把兵馬運走,很方便。

等到他碼頭,果然看到一艘艘千料大船在水道里,一名水師將領正在安排卸貨?

吳三桂認識他,當初自己帶著五百萬白銀過來的,也是尚之信,聽說他是丁毅大將尚可喜的兒子。

“吳總兵。”

“尚參將。”

兩人老遠就打起招呼,尚之信有點奇怪:“朝廷召集天下總兵進京,吳總兵還沒啟程?”

吳三桂笑道:“方副將還在慶遠,我等他回來再走。”

柳州副將方成功駐守慶遠府,朝廷聖旨讓當地副將先接任,然後總兵們進京。

“原來如此。”尚之信笑道:“恭喜吳總兵了。”

這次聖上要大肆封賞功臣,吳三桂肯定算有功的,當年獻了山海關,又在廣西練兵十萬。

吳三桂嘿嘿一笑:“同喜同喜,還請尚部堂多照顧。”

尚可喜現在是內閣重臣,不會比吳三桂差。

尚之信也得意笑笑,此時他的部下正要搬運新來的銅幣銀幣等,他跳下船到吳三桂身邊一起聊天。

吳三桂問:“聽說桂林也能造新幣了?”

“可以造了。”尚之通道:“朝廷在多個省份裝配了造幣機,以後不用全從京城運輸,太費人力物力。”

“廣西水道縱橫,十分方便銅幣運輸。”

“每個省都能造?”

“將來肯定是,現在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