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仁德的第一次科舉(第2/2頁)
章節報錯
嚴格考試更說不上,因為居然不是以儒家經典為正宗?
之前丁毅廢棄奴隸制,讓各地縉紳分田於奴隸,已經引起天下士紳的的強烈不滿,很多士族幾十上百年的積累田產,被分割大半。
接著丁毅又分級設稅,攤丁入畝,田越多,稅越重,可以說,現在天下計程車紳,都站到了丁毅的對立面。
大夥誰不知道,打天下靠武夫,治天下還是得靠士大夫,你丁毅倒好,現在根本不把天下讀書人放眼裡,把咱們的和那些農夫,商人,工匠等低賤人放在一個位置,你這皇帝,還想不想幹了?
天下讀書人憤概,而天下讀書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江南一帶。
江南是這個時代唯一沒受滿清兵鋒肆虐的地方,所以存活的讀書人最多,明末時,丁毅還沒有打出山東,京師都有很多讀書人跑到江南,賊兵橫行天下時,天下各地的讀書人又都往江南跑。
所以現在南京等地的讀書人特別多。
當丁毅的科舉新政張貼以南京各地後,江南的讀書人直接炸鍋了。
大乾的科舉和以前歷古歷朝都不同,全部事先張貼了空缺的職位。
你想考什麼職位,就報考什麼,但首先要看看自己的條件。
比如工部南京司匠作局局長一人(從四品),十年工匠,能打造燧發槍,火炮,副局長兩人(正五品)五年工匠,能打造魯密銃銃,或火炮。
工部南京司司船車局局長一人(從四品),十年船匠熟練三級戰列艦和其他船、車的製造。
教育安全部南京司司長(正四品),十年教學經驗,熟悉數學,化學、物理、地理、農學、機械等各科。
教育安全部南京司理學局局長(從四品),十年教學,精通儒家經典。
能源部南京司礦產局局長(從四品),精通各種礦產的識別和尋找,有組織開採中大型礦產經驗。
能源部南京司鹽業局局長(從四品),精通製造,販賣、運輸精鹽,粗鹽,有五年以上相關經驗。
衛生部南京司瘟疫傳染局局長(從四品)有豐富的應對瘟疫傳染病的實踐經驗,善於痢疾、腹瀉等病症的診斷和治療。
六月一日南京從府到鎮到村,同時開始大規模張貼科舉職位,六月二十日前是報名時間,二十五日統一在南京考試。
第一批南京(一府加八縣)的官位合計有二百六十五個,最高是正三品左右布政使。
丁毅把巡撫當一省之長用,不再是明朝巡撫地方,而是固定在一省,當後世的高官用,官職從二品。
地方三司的左右布政使,丁毅就當兩個高官用,正三品。
然後就是各部下屬的各司司長,為正四品。
基本各省的配置就和後世一模一樣了。
一正兩副,下面一大堆廳長(司長),司內再設各局。
府州也是如此,一個知府或知州為正職,同知、通判、巡察、教學四個為副職。
縣裡是知縣正職,縣丞、主薄、巡檢和教諭四個副職。
府州和縣對應中\央各部,都設分局。
因為中\央有十七個部,導致地方主官員大幅增加,加上各局副手等,此次全國新增官吏估計有四萬人以上。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是為丁毅原先的吏員準備的職位。
包括他在旅順培養的工匠、教書先生,醫生等,將大量的充斥到天下的官員行例。
這些人從旅順開始跟著他,任勞任怨幹了十幾年,現在也是該他們享受成果的時候。
丁毅得讓天下人知道,跟著我丁毅乾的,都會得到實質的好處。
你們不是說要考試嗎?我就讓你們考,讀書人沒資格,考不上,總不能管朕吧。
因為要考試,很多大明的百姓,不一定識字,但丁毅那邊的人,基本都識字。
這樣等於是蘿蔔招考,全部都有丁毅自己人來報名。
六月二日之後,南京的讀書人就吵翻天了。
除了少許的主官職位,還有一些教育職位,大部分職位,他們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此時在南京某處的一張告示前,近上百人圍在前面,人群密密麻麻,後面的都擠不上去。
好在那告示很大,字也很大,前面還有人在讀,後面的人這才知道上面寫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