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張忻。

刑部尚書馬士英。

工部尚書李忠義。

財政部尚書阮文龍。

農業部尚書杜如海。

商業部尚書鍾鎮奴。

教育宣傳部尚書洪安書。

衛生部尚書趙理。

城事部尚書趙大山。

司法部尚書呂大器。

能源部尚書姚新漢。

交通及建設部尚書宋飛。

海外安全部尚書尚可喜。

退役軍人事務部尚書魏繼業。

另有錦衣衛指揮使路超。

大乾海軍司令部總兵官鄭芝龍。

大乾陸軍司令部總兵官張經。

大乾皇家大學副校長宋應星。(校長由丁毅兼任)

丁毅的人還好點,以前在旅順和東江鎮時就分了很多部門,但王鐸和張慎言他們是看呆了。

丁毅在紙上進行了很多講解,大夥也仔細的在看。

首先各部在各縣、府、省都有分局分部。

其中原都察院改為司法部,職能除了督查全國,還負責起草新的律法,制定大乾皇朝律法,建設和管理全國監獄,大理寺的職責也劃歸司法部。

這裡監獄從各縣衙脫離出來,直接歸司法部管,從而防止當地縣衙將人私捉大牢。

但司法部沒權力把人抓進去,有權抓人的是城事部。

城事部在地方上叫城事局,城事局的職責包括以前的捕快,後世的城管,即戶口管理,城市管理,罪犯抓拿,還有現在張貼各種朝廷通告。

趙大山相當於後世城管局長加警\察部長。

城事部可以抓人,但管理不到監獄,抓人之後,要由當地刑事局審迅定罪後,可以押入到監獄。

這樣從抓人,到審迅,到關押,分屬三個部門,把縣令至高無上的權力,先完全分解。

古代的縣令權力極大,後世無數部門的權力集於一身。

丁毅直接先把縣令的權大大的消減了。

凡有死罪,必須得到京城部裡的稽核和批准。

禮部其實沒啥大變化,戶部變化比較大。

因為有財政部分離出來,這是根據丁毅的農業稅和商業稅來區別。

農業稅收上的糧食,皆歸戶部管理和分配處置,商業稅收上來的是白銀,由財政部統一管理和分配。

戶部同時管理全國糧倉建設,糧食的儲存囤積,全國軍士的糧食吃用,官員的吃用,皇室的吃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