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沒想到,明軍不但沒走陸路,沒攻莫朝和隆平,而且直接從海路出發,然後從太平洋北部灣直接進入河內分支流,沿著紅河殺進安南腹地,紅河平原。

當大量的明軍戰船像螞蟻似的進去之後,安南人都驚呆了。

後黎朝曾經請荷蘭人的炮船幫他們打過仗,萬萬沒想等於為明軍的戰船指引了道路。

明軍戰船長軀直入,隨行的大員明將洪應寶,番軍統領小米薩,蒙滿軍統領碩託,都覺的三級戰列艦都能開進去。

但為了保護三級戰列艦,最終還是沒有進入,其餘的船隻紛紛進入。

六月,明軍到文林縣西,找了個紅河水道登陸。

此時距離升龍城,只有四十里路。

這次李定國共帶了三萬戰兵,五千囤兵。

其中大員出動了兩萬五千人,由洪應寶的一萬漢軍,小米薩一萬番軍,碩託五千蒙滿聯軍,還有福建五千漢軍,五千囤兵。

李定國先派五千漢軍佔了紅河東面二十里的文林縣,然後把大量的糧草和輜重,囤集到文林縣,文林縣有當地百姓一萬多人,洪應寶提議,把所有百姓驅逐出城,組織他們在城外構建軍事。

因為六月份,安南當地雨季,後繼可能連續下雨,如果攻勢不利,需要防守,城中不要有這麼多百姓。

李定國記著丁毅的話,仔細傾聽大夥的意見,研究了後,同意了這麼幹。

洪應寶讓碩託選一千蒙滿聯軍監視百姓幹活,百姓們意見很大,反抗意識也很強。

畢竟以前永樂時期大明攻進來後,向來以天朝上邦自居,善待當地百姓,所以很多百姓都想反抗,不聽指揮。

不料滿蒙聯軍可不慣著他們,不聽話的直接揮刀就砍,砍了一批之後,所有人都老老實實,幫著明軍認真幹活。

安南六月雨季有點長,李定國到了之後,有十幾天沒動,全軍休整。

後黎朝的鄭祚藉此機會,趕緊派人找其他人幫忙,說明軍打進來了。

但莫朝不理他們,因為覺的明軍是幫他們的。

占城距離遠,也覺的明軍沒惹他們,只是因為明使死在後黎才找後黎晦氣,所以也不理鄭祚。

只有阮氏和隆平,一個是後黎分裂出來的,一個地盤和後黎在一起,這三個勢力馬上調動兵馬,於七月份時,集中了八萬大軍,號稱二十萬,來攻明軍。

李定國在文林縣進行了一場防守戰,上百門火炮轟的安南聯軍四散而逃。

七月中旬,李定國決定一個個剿滅。

先北上攻打勢力較小的隆平,六天就滅了隆平。

當地投降的官員和軍將,全部被斬,降兵都將被大員用船安排到大澳省挖礦,隆平所有財富,皆被掠奪一空。

正如丁毅對李定國所說,打仗一定要賺錢,特別在敵國,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李定國接著又打後黎,於九月中旬,攻破升龍城。

在明軍的拋石機下,這個時代沒什麼城池能守住。

鄭祚犯了一個大錯誤,當時他召集全國兵馬守升龍,又在升龍囤結了大量的糧草,他以為明軍會拿他沒辦法,可以堅持到明軍撤退。

而且阮氏也說會來支援他們。

結果阮氏還沒到,升龍城就被攻破。

李定國攻破升龍城後,把後黎皇室和所有勳貴、官員、軍將俱斬,家產查抄,然後所有降兵一半送到海外去挖礦,一半在紅河附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