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超哈哈大笑:“何必自尋苦吃,損失折將,何苦來哉。”

金尚憲臉上露出不悅:“誰勝誰負,可也未必。”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你們君臣不能明白?”路超道:“我都知道,後金是曹操,咱們是東吳和蜀國。”

“只要咱們聯手,必能抵擋後金,若彼此相鬥,豈不是讓後金各個擊破。”

“那你們為何佔我江華島,搶我糧米。”金尚憲怒道。

“哎”路超長嘆,學著丁毅的口氣道:“朝鮮那群人啊,視大明為父國。”

“你要好好的和他們談,多半不把我們當回事。”

“所以要和他們談道理,一定要帶著大炮和鐵騎去。”

3日上午。

仁川花水碼頭,一艘艘東江船停靠在岸。

東江兵馬絡繹不絕的從船上下來,然後往東集合。

此時已正式登陸到朝鮮國土,往東就是廣域縣,那邊可以過漢江,就能前往漢城。

但丁毅估計,朝鮮兵馬會自己過漢江,尋找明軍決戰。

他選擇的地方就是仁川,以逸待勞。

此時,經過水師三次運輸,丁毅的一萬六千兵馬都已經到了朝鮮。

其中江華島守軍是阮思青水師一營1千人,和西勞經水師三千,步營常建剛兩千人,共六千人。

其餘各部一萬人,現在都在輪流下船集合。

因為人多還有馬,用了兩次才從江華島運到花水碼頭。

3日丁毅把戰場選在新嶺山附近,並根據這山的大小,帶了九千步兵。

新嶺山下面左側是後世的仁川大公園,右側是愛寶博物館,眼下兩邊都是樹林,後世也是公園,植被無數。

丁毅的兵馬往半山腰駐紮。

朝鮮軍來攻,需仰攻上山。

有軍將問,為何不與朝鮮野戰?

上次在日本也是守,這次又是守?

丁毅道,朝鮮人還不如日本人,如果野戰,一波打敗他們前鋒,可能朝鮮就全軍撤退逃跑了。

原歷史上後金征伐朝鮮也是,後金圍住南漢山城,和打大淩河一樣,圍點打援,朝鮮兵來一波被打跑一波,後面就乾脆不來了。

後金其實沒殺傷多少朝鮮兵。

丁毅這次打算重創朝鮮,儘快逼朝鮮坐上談判桌,只有和打日本的招數一樣,引他們來攻,然後重創他們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