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咱們明朝,禮儀之邦(第2/3頁)
章節報錯
丁毅這次沒在荷蘭降兵中徵兵,一是因為大員的兵馬已經有點亂,番族部落, 蒙古人,女真人,荷蘭人,如果再徵,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他們的駐軍,這是不安份的因素。
二是短期間,他覺的這邊沒什麼大戰,也不需要這麼多荷蘭兵。
事實上,他第一波徵用的荷蘭兵,雖然是僱傭兵性質,也經過他們的佇列訓練,整體來看,海軍可以用用,步兵還不如番族和清兵蒙古兵。
所以他要把這些次俘虜,大部份換錢,留少量精於海戰,願意留下的中層軍官。
而先讓他們幹活幹幾天,吃過苦後,這些俘虜就會個個想著離開,要麼拿錢贖回家,要麼替丁毅賣命。
果然,最後,這次被抓的兩千八百人,在被逼著幹了幾天活後,幾乎個個都想寫信回去。
可其中有七成沒有家屬在巴達維亞,沒有家屬的由科烏斯代替他們寫信給巴達維亞當局,有家屬的, 另外單獨再寫一份。
科烏斯估計著,如果巴達維亞當局不管他們, 只能靠自己的家人了。
科烏斯在信中表示,明人丁毅願意和商, 但是不還船了,只還人。
軍官每個白銀五百兩,科烏斯是白銀一萬兩,海軍每個一百兩,步兵每個五十兩,讓巴達維亞拿錢來贖。
一個月後,由經過的外國商人,把信帶到巴達維亞。
巴達維亞當局又驚又怒,沒想到第二次伐明又輸。
損失的人員不說,所有船隻也全沒了。
此時他們不得不再次重新審視丁毅的力量。
當局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繼續打,集中更多的兵馬,一種是和談,爭取與明國通商之路包持通暢。
谷鏛
很快,同意和談的佔了上風。
因為巴達維亞的一半戰船和兵力,已經全部戰敗在臺海,最強的三戰列艦全軍覆沒,根本不可能再打過丁毅。
現在他們反而擔心丁毅會不會打過來。
而東印度公司並不是只有臺海一個據點。
他們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要保持足夠的利益。
並且他們的軍隊和戰艦,已經不容他們再組織這麼龐大的戰爭。
有人提議徵更多的僱傭軍,但這需要長久的時間,和更多的錢。
還不如換回已經有軍士,必竟明人把這個訊息傳到巴達維亞後,很多家屬們都鬧了起來。
荷蘭俘虜的結局經過長達一年才最後定下。
這時丁毅的新港城外牆都在他們俘虜的建設下快完成了,其間因勞作過度,和生病,減員兩百多,事後等他們千里迢迢回到國,紛紛大罵東印度公司只看錢利,不重視他們的生命。
因為巴達維亞當局不願出這麼多錢,還認為丁毅佔了他們的戰船,應該勉強給他們,同時又要上報荷蘭國內。
一來一回,雙方談價還價,經歷一年後,丁毅以收取二十一萬兩銀子等價的荷蘭金幣,放回了兩千一百人。
這次的交易,讓趙大山等人更加明白,原來打仗,特別是打勝仗,真的可以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