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考慮有很多番兵家庭都是免稅的,所以平均下來,總體相當於收了三成的稅。(這項免稅措施,也使的現在當地番人部落,都搶著當兵。)

現在水稻還沒收,但估計下來,全年各種糧食作物,大概能收到六十五萬石。

這是今天紅薯土豆等比較少,第一年試種的結果下,明年肯定只會更高。

丁毅收稅可得二十萬石。

自己近萬兵馬和工匠等,大概會用到十二萬石。(因為他的兵馬還要發糧。)

全年能餘糧八萬石。

這八萬石,丁毅要保證全是稻麥,用來儲存和賣錢。

但他們也需要囤糧,今年是保持五萬石存糧,並按人口,逐年遞增。

所以今年能賣的,估計只有三萬石。

眼下福建糧價還算平穩,算少點,能賣四萬兩。

那今年的虧空,可以變成四十六萬兩。

丁毅聽完後,緩緩點頭:“眼下這邊缺錢,除了存糧,多餘的就賣。”

大員這邊暫時不會缺糧,周圍環境又好,所以他們多餘的糧,可以儘量的賣。

這樣算算,等明年囤田再上去,賣糧這塊還能更多。

只要人口越多,囤田上去了,希望兩年後,大員就能實現收支平衡,甚至能開始有自己的收入。

丁毅又道,明年再多種點紅薯土豆和玉米,研究儲存方法,讓儲存時間更長,讓吃法多樣化,保持大家對他的喜歡。

提升了紅薯和土豆和玉米在糧食上的應用,就可以賣出更多的稻米。

丁毅這時又把一張地圖平鋪到桌上。

這是皮魯特他們從東印度公司帶過來的,有附近海域各國的大概位置,丁毅又依著記憶和剛得到的地圖儀又加了幾筆,但畫不畫的準,他自己也不清楚。

“這裡是澳門,以後宋飛你的水師,就要加強和澳葡萄牙的人聯絡,帶大量的糖,還有銅礦(會讓阮思青從旅順運來),用來換購他們的火炮,回來的時候,再順路把我們的商品賣到呂宋一帶。”

“這邊主要是呂宋,馬來西亞,恩,馬亞西亞未必叫這個名字”

“好像那邊有汶萊,亞齊,現在最強大的王朝叫亞齊。”皮魯特這時道。

丁毅知道汶萊,但明顯不知道亞齊,當下他也不多說,指著地圖提醒宋飛:“這邊呂宋,汶萊等,這邊有黎朝莫朝(越南),以前稱交趾,安南,這邊是暹羅等”

丁毅給他和佛朗的任務是探路,標明地圖,確定現在那邊都有什麼國家和皇朝,多少勢力,各勢力對大明是什麼態度,大概有多少人口和兵力。

他說完後又想了想,還是讓宋飛跑兩趟,先去澳門,把炮帶回來,然後再裝著他們的貨物去各國跑一趟,因為這個時代的呂宋和馬來半島,有量產黃金和胡椒等的地方,全是能賺錢的東西。

前期主要是示好,結交當地人,那邊也有華人,多認識一些華人,表明自己的態度,就是為了做生意的去的。

宋飛和佛朗都紛紛點頭。

趙大山聽的一臉的佩服,丁大人目光真是遠,剛剛打完日本和朝鮮沒多久,已經把目光放到南洋去了。

的確,對丁毅來說,只要東印度公司不再過來,一年後,丁毅就可以好好佈局南洋的事,前期還是通商賺錢,打好關係,探明形勢,等他能統一國內,就有機會攻伐那邊。

即然想打那邊,想控制將來很重要的馬六甲海峽,肯定要提前準備,而且這個時候的路線還是很賺錢的,鄭芝龍以前就經常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