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稅收四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按照兩人的協議,丁毅應該給他五萬兩銀子。
但眼下肯定無法攜帶,普特斯曼也不敢帶。
“回到荷蘭後,透過了東印度公司的調查,你再回來,你的銀子,我一分不少給你。”丁毅誠懇的道:“你應該相信我的誠意。”
普特斯曼心想,我不相信也沒辦法,他苦笑:“我當相信你,你是我好朋友,丁將軍,願我們友誼常在。”
事實證明丁毅很守信,他完全可以不給這五萬兩銀子。
普特斯曼回國後,受到調查詢問,一年後重返大員,丁毅把他的船上裝滿了銀子和禮品。
從此普特斯曼一家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很多年後他提到中國,都會說,他在那邊有個很好的朋友。
而海軍少校皮魯特最終選擇留下。
因為他需要大把的銀子,和明朝的小娘,雖然後來他娶的一個日本的,一個明朝的,一個朝鮮的。
這樣丁毅就可以組織成大員水師部隊。
以許爾顯水師4營為基礎加上荷蘭人的戰船,共十14艘,普羅斯號為旗艦。
平時許爾顯水師主官,皮魯特和仇振泰為副職。
不打仗時,皮魯特更多的是訓練明人海戰技巧,打仗時,暫時由皮魯特指揮普羅斯號和所有荷蘭人開的船。
所有東江軍水師包括水手,都要輪流在普羅斯號上訓練三個月以上,學會操控和打仗。
為穩定東江鎮軍心,丁毅又提升駐臺兵馬的糧餉,士兵加一兩,軍官加二兩。
必竟大夥都是遠離家鄉。
考慮到這邊環境和濟州不同,島內島外都有大敵,這邊需要了解當地情況的兵馬,所以今後每一年輪換三分之一,保持島內永遠有三分之二熟悉當地的老兵。
安頓好荷蘭人後,丁毅又開始安頓當地人和當地的漢民。
此時的大員上面,大概有四萬多內地移民百姓。
一萬多在北部,兩萬多在西部,這三萬多人,都是鄭芝龍移民過去的,眼下是兩不管,荷蘭人不管,鄭芝龍也顧不到。
西南部熱蘭遮城這裡,有荷蘭人移民過來的漢人,目前有一萬多,接近兩萬人。
這邊當地的原居民也比較多,分為生番和熟番。
熟番就是和移民一樣會種田的,居住在平原的,生番就是不種田,居住在山上的。
荷蘭人前期打掉了附近一些反抗比較激烈的原居民,留下的都是比較溫馴的,但更的深山處,更遠的地方,還有大量生番和熟番。
目前熱蘭遮城勢力覆蓋下,荷蘭人,漢人加當地人,大概有三萬多,這也是丁毅目前能管控到的人口,共計囤田有十四萬畝。
當然,這是因為荷蘭人兵少,覆蓋地方少的原因。
大員的更深處,各山林深處,還有大量的原居民。
丁毅很快召集各原居民頭人和漢人長老們,推翻以前和荷蘭建立的各種協約,重新制定了規矩。
荷蘭人在時,每甲田(約合十一畝)年收租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鬥,下田十二石二斗。
丁毅小改了下,每甲田,無論上中下田,收租為四成。
訊息一出,眾人譁然,激動萬分。
因為荷蘭人收的多啊,而且不合理。
你種田也不是百分之百能高產的,有時天災人禍的,可能一畝田一石都收不到,而荷蘭人要求固定交糧數,在他們看來很不合理。
而且荷蘭人收租數,大概相當於每畝田要上交56成,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