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皇太極從北京離開,兜兜轉轉於三月初二,回到瀋陽(盛京)。

回來聽到第一個訊息就是金州被攻破了。

這把得意洋洋的皇太極,鼻子都要氣歪。

這次皇太極頂著壓力,力排眾議,繞道蒙古打破明國長城,攻進明國京畿腹地,回來後還掠到了大量的人口,財富,和糧米,可謂空前的勝利。

沒想到剛回家,就好像吃了屎一樣,被塞了一喉嚨。

讓他更生氣的是,自從毛文龍之後,東江還有敢出來野戰,還攻我們城池的明軍?

這是當我大金無人了?

很快大漢奸李永芳上前報告。

那部明軍很強,叫丁毅,有多強?把扎巴,李率泰叫來問一下就知道了。

至於可憐的古布林齊,早以亂起兵馬,與明軍大戰,且戰敗之罪被斬了。

而李率泰有父親李永芳,扎巴有姐夫代善,這兩人不但沒死,還被叫來皇太極面前問話。

皇太極臉色不好的詳細聽他們說了和丁毅以前打過的仗。

聽完之後,皇太極臉色更不好看,這丁毅,算是有點本事。

沒想到那麼多大金勇士折在他手上了?

代善這狗東西,居然瞞著我?還要保他的妻弟,真想砍了扎巴。

但代善說的也有道理,李率泰和扎巴都是和丁毅大戰過幾次的人,對丁毅的下作手法比較瞭解,不能殺。

再想想這次出關,代善還算盡心盡力,比多爾袞,多澤那幾兄弟聽話多了。

李率泰和扎巴說完後,同時跪在地上,請皇太極立馬聚兵,打破旅順,活捉丁毅。

皇太極聽完,久久不語,好像在思考什麼。

這次八旗軍第一回入關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得到人口和財富還是小事,他讓周邊的蒙古各部落見識到了後金的軍事實力和政治手腕,這使蒙古各部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必須斷絕與大明平等相處、友好往來的關係,而轉投到大金的懷抱!

用明人的話說,“良禽擇木而棲”。

所以,在回來的中途,阿魯部就派人通知皇太極,他們將在三月中下旬,到盛京拜訪皇太極,雙方尋求建立新關係。

原本的歷史上,阿魯部是三月二十日派使者抵達盛京的。

皇太極馬上在考慮,要不要立馬攻打旅順。

前面說過,後金之前三次打旅順,最後一次在天啟五年,也就是1625年,在得知明朝要派兵一萬去旅順的時候,率先攻擊,終於打破了旅順,把旅順明軍殺光後,摧毀城牆而去。

當時去打,是為了怕明朝真在那裡囤兵一萬,威脅他們大後方。

眼下旅順兵馬有五六千(上次只有三四千),扎巴和李率泰還說有強軍,要打破旅順,最少要用到上萬兵馬。

上次他們打旅順用了六千,這次旅順守軍比上次還強還多,用一萬是最少的了。

各旗剛剛得勝回來,正享受勝利的喜悅。

吃著明人養的畜牲,玩著明人年輕的小娘,大夥出去打仗,不就是為了好好享受嗎?

而且蒙古各部已經各回各地,想聚起來又不容易。

關鍵是旅順窮的一踏糊塗,遠不如明人京城周圍的城市,花大量的兵馬,勞師動眾,不計死傷的打,值得嗎?

皇太極這人也算雄才大略,儘管心裡瞧不起丁毅一個明國遊擊,但又從不看輕任何對手。

所以想了片刻,猶豫著要不要叫八旗旗主來商量下,再做決定。

不料李率泰和扎巴看他半天沒出聲,以為皇太極不想打?

於是兩人對視一眼,同時跪下,哭叫道:“大汗三思啊。”

“那明人丁毅陰險狡滑,比毛文龍還要強上十分。”

“眼下他只是一個小小遊擊,就敢帶兵攻我金州,若等他將來當上總兵,怕是敢領兵打我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