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海滄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丁毅一聽肯定不行,眼下他兵馬越來越多,燧發槍造這麼慢,是來不及替換的。
魯密銃現在一個月能造三千,燧發槍居然只有十分之一,太慢了。
他仔細問了有沒有提升速度的辦法。
按周大虎他們言,一是要找到快速做彈簧的辦法,剛剛丁毅帶他們去看了,下一步他們可以試著來做,而且彈簧這東西,是易耗品,一旦大面積裝備,必須大量的囤結,一旦彈簧壞了,可以隨時替換。
丁毅點頭稱是,這點他還沒想到,所以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像木匠一樣,製作規範統一的彈簧,但丁毅和大夥都覺的這個沒問題,這是小問題,最多一兩個月能解決。
二是丁毅所說的車床,如果能製造車床,就能大量製造燧發槍的槍管。
否則的話,只能用魯密銃的銃管,但不完全是精鋼練制,打發數量少,雖然月產量能上去,但長遠來看,還是不好,周大虎的建議是一步到位,用最好的槍管。
這點丁毅也很認同,即要換裝,當然一步到位好。
燧發槍的槍管質量必須要好,因為他打發比魯密銃快,這意味著,你在一場十分鐘的戰鬥中,原本用魯密銃只需要打十銃可能結束戰鬥,但用燧發槍,可能會打出十五槍或二十槍。
如果不能提升槍管的質量,那更換槍管會很密集,後勤和工匠都會來不及供應,產生更多的損耗。
三是要加大鍊鋼的爐子和工人數量,因為燧發槍所用精鋼更多,需要大量多次的鍊鋼,產能和產量還有工人都要增加。
這三點能解決,丁毅大面積裝備燧發槍的時間就會到來。
其中第一點不難,個把月估計能解決,第二點也不難丁毅有信心在半年內解決,第三點就不容易,這等於要提升整個工業體系,涉及到挖礦,鍛造,熔鍊等多方面,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和熟練工,而丁毅現在就是人手太少,特別是熟練工少,全面提升的話,估計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
丁毅叫隨行諸匠頭等都記好這些問題,同時讓匠作局每月產五十把燧發槍,其餘還是先做魯密銃。
因為丁毅還在賣火炮和火銃,眼下他正常自己用的魯密銃產量,已經降到每月一千杆。
其餘的人手都在造燧發槍和賣到日本的劣質炮銃。
12月中旬,氣溫驟降,並下起大雪,遼南的溫度比歷史上冷了好多,旅順很多剛種的小麥被冬傷,後勤司有人反應,明年夏糧可能會減產,預計最低要減四分之一。
丁毅越加感覺到儲糧的必要性。
這段時間除了跑日本的宋飛,要運礦和賣火炮,阮思青也就在登州和皮島旅順三地跑跑,不出遠海。
旅順和皮島都在練兵,建設。
12月底的時候,旅順船廠出廠第一艘中型戰船,四百料海滄船。
這艘船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造好,而且因為造船用的木頭處理時間不夠,李織說,這船隻能短時間用用,最多三年就要淘汰。
丁毅現在沒時間等待木頭處理好,所以出廠的船都是快速成型的船(用不了幾年。)
但三年時間也夠了。
三年之後又有新船出來,再用三年再換。
十幾二十年後,他前期囤的木頭就可以用,到時可以造更大而耐用的船。
徐大堡最開始的三艘船裡,有一艘就是海滄船,海滄船在風小時機動性好,而福船機動性差,所以一般是用來配合福船的。
但丁毅這新造的海滄船與徐大堡那艘又不一樣。
徐大堡的船是明朝造的,基本是考慮到近海作戰,上面配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武器和裝備,很佔地方。